趙欣
摘 要:以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在簡要分析本課程教學存在問題與缺失的同時,進而重點研究了改革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幾點建議與方向,望引起重視。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學院學生在進入高職階段學習后,大多需要接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本課程作為高職階段學生接受計算機相關知識的與教育的最關鍵課程,在當前整個高職階段的基礎性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但當前的教學活動開展效果不夠理想,受評價方法、學生基礎等因素的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還存在一定缺陷,有待改進。為此,本文重點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展開系統研究與改革。
一、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分析
當前技術條件下,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大多引入了基于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PPT幻燈片的方式,直接面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相關功能的操作方法與技巧。較傳統意義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而言,這種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認知更加全面,教學內容得到了豐富,教學氛圍也得到了調動。但這種優勢并沒有普及到全體學生上。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掌握度與實際需求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差異。
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當前絕大部
分高職院校大多將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評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最主要指標。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幫助學生考核通過為中心。這使得學生普遍死記硬背操作步驟,無法將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同計算機專業技術聯系起來,脫離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評價目標;(2)受到地理區域因素、家庭經濟因素等影響,學生在參與本專業課程學習前,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水平有明顯差異。但當前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過于統一,未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個體性。
二、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轉變教學觀念。職業教育的最主要目標是面向社會輸送具有復合型優勢、技能型優勢的高級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對于促進學生畢業后成功就業、擇業有重要價
值。因此,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在遵循該宗旨引導的基礎之上,對教育思想進行合理的改革與轉變,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學觀念,
突出教學目標中“終身性學習”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對高職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充分體現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優勢,促使學生基本素質與能力素質的充分結合。
其次,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在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促使學生掌握與計算機相關的知識技能,要求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靈活教學手段的開展。具體的改進策略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引入案例教學法。即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當中,遵循問題的提出→基礎概念的講解→知識點的講解→操作技巧歸納與總結的基本流程,通過引入現實生活中實際案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實際案例或崗位實際任務,對問題進行分解。例如,在對Word文字排版功能與編輯功能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以教師所收集的典型求職簡歷表為范本,對范本中相關功能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掌握相應的操作技巧;(2)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顯示,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施期間,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完成任務的方式來靈活應用知識點,而完成任務需要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舉例來說,在對有關PPT相關操作功能的講解中,可以預先向學生展示由該軟件所制作的精美的生日賀卡,然后向學生講解制作這種賀卡的主要步驟與方法,最后要求學生為自己喜歡的人或者家人制作一張賀卡。通過這種任務驅動,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會該軟件的相關功能,并融會貫通,最后達到鞏固操作技巧的目的。
高職院校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在于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與計算機軟件、硬件相關的知識,學會以計算機為工具、真正意義上地獲取信息并解決問題,同時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文章以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在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望能夠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萬德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整合與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7(09).
[2]王曉.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0(22).
[3]朱嘉賢,李堅.分層分類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08(18).
[4]林曉惠.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性教學的探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 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