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阿娜
摘 要:中職學生學習病理學難度較大,需要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課件,突出重、難點,教會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教學效果良好,為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方法;主動學習
《病理學基礎》是中等職業衛生學校的必修課,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臨床學科與基礎醫學的橋梁。而目前中職學生生源質量相對較差,文化基礎知識薄弱,醫學相關知識剛剛接觸,病理課程又開設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如何將微觀世界簡潔明了傳達給學生,探索適宜的教與學的新方法就勢在必行。
一、變換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傳統病理學教學主要是“講解—接受”,學生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性,影響學習效果,知識死記硬背,不會應用,也達不到學習效果。
1.課堂整體設計
(1)新課導入——啟發式教學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的激發至關重要。可將新課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既往知識儲備相聯系,提出適宜學生能力的問題,以此為鋪墊將新課引入。如,在教學《腫瘤》時,教師先提出問題“你聽說過腫瘤嗎?你知道哪些腫瘤呢?腫瘤和癌癥什么關系呢?得了腫瘤就無可救藥了嗎?日常生活中哪些原因能導致腫瘤呢?”在教學《肺炎》時,教師可由這些小問題導入“你小時候得過肺炎嗎?會有什么表現?痰是從哪里來的呢?”這種生活中與人息息相關卻被人忽視的問題,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不至于讓他們覺得遙不可及,一步步將學生的思路引入主題,使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
(2)課堂進行——課程重、難點明確直觀,應用多媒體課件
中職學校學生培養目標是理論基礎知識夠用、操作熟練的技能型人才。上課時要告訴學生記重點內容,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課件中明確點出重、難點,重點內容講解時特別點出,要求學生做好記號并記住;難點可誘導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但不要占用太多時間,以免主次不分。這樣內容少而精學起來就不難。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學教學中重、難點的確定一定要與臨床課程相聯系,用什么就講什么。
課堂上應用多媒體可以融合圖像、聲音、動畫、臨床病例等多種內容,可以動態演示疾病發展過程,化抽象為具體,教學內容豐富活潑,學生興趣濃厚,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如,講炎癥白細胞滲出和吞噬過程,配合Flash動畫演示,通俗易懂,一系列附壁-粘集-游出-趨化等名詞,學生會很快掌握并能描述整個過程。
2.教學方法改進,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PBL教學法、臨床病例討論等
根據課程內容,采用合理的授課方式,如,講血栓形成時,根據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條件,誘導啟發學生思考并討論臨床護理時,長期臥床的病人應該如何預防血栓形成,護士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如,設計肝炎轉化成肝硬化的病例,并給出臨床表現和檢查化驗單,學生分組討論癥狀和體征出現的原因和機制等。最后由教師講解更正,歸納總結。新的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良好。
二、明確目標,培養學習興趣,教學生掌握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相長”,好的教授方法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工作的優勝劣汰,職業生涯的長足發展,都離不開扎實的學習。培養學生興趣要從第一堂課開始,可以充分利用教師個人魅力,由生活常識入手,結合相關電視節目等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親其師,信其道,利用首因效應吸引學生。
中職學生大都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之以計不如教之以技”,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生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功夫用在平時,布置預習任務和復習作業,并鼓勵學生養成隔天、隔三天復習一次的習慣,溫故知新。新舊知識聯系教學,課堂上運用適當比喻變抽象為具體等。
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培養適應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通過教師教法的革新和學生學法的加強,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敏.病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王雅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4).
[3]寧愛蓮.多媒體課件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06):784-785.
[4]林芳英.中職病理學教學淺談[J].考試周刊,2013(18):179-180.
(作者單位 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