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范延輝 張韓杰 劉俊華 姚志剛
【摘要】《微生物學》是生物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專業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紹了《微生物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實施雙語教學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以及改革效果與評價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期為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理論依據與有益參考。
【關鍵詞】微生物學 雙語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濱州學院雙語課程建設項目(BZXYSYKC201101)、山東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011BK187)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76-02
《山東省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計劃(2011-2015年)》中指出要“大力引進國外優質課程資源,推行雙語教學,提高課程建設的國際化水準”。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濱州學院在本科教育教學中,大力實施推廣雙語教學,豐富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優質課程資源,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制定了“雙語教學課程建設實施方案”,鼓勵示范性雙語教學,規范雙語教學管理,確保雙語教學積極、穩妥、有序開展,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社會競爭力。微生物學是生物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為適應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自2009年開始實施雙語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成效明顯。本文從微生物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入手,系統闡述了雙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內容、實施過程及改革效果與評價。
一、開展微生物雙語課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微生物學是高校生物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理論與技術基礎,涉及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食品、醫藥等多學科領域,生物技術專業四大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學原理與技術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迅速發展和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微生物學已成為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科學領域之一。目前,生命科學領域的許多新知識體系都以英文的形式出現在國際期刊、互聯網及各種資料中。在近期公布的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中,國際影響力指數前12位的期刊有10種與生物相關,并且全都是英文期刊,如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使用其進行英文翻譯與寫作已經成為各國科研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因此,開展中英文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必然趨勢,對于跟蹤國內外微生物學發展前沿、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濱州學院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能夠綜合運用到生成實踐中。微生物雙語教學對于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實踐能力鍛煉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能夠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微生物雙語教學教學改革基本思路
微生物雙語教學對微生物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戰。目前,已有關于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研究實踐主要基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本文在調研各高校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微生物學校級重點課程成果,從教學素材選取、師資配備、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改進等多方面入手,圍繞生物技術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充分結合黃藍兩區生物產業發展實際,從知識、技能、素質等多方面進行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本思路如下:
圖 1 微生物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基本思路
三、微生物雙語教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微生物教材選取與教學方式優化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為適應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學習,選擇了不同難度的英文版微生物學教材,包括《Foundation in Microbiology Basic Principle》、《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英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使用前者,英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使用后者。中文教材選用的是周德慶主編的《微生物學》,該教材具有信息量大、知識性強、概念嚴謹和“脈絡分明”的特點。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入學時有較好的數理化和英語基礎。大一的學習中接受了《動物學》雙語課程的授課,在大二上學期接受《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時已具備較好的專業英語基礎和學科知識。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微生物學雙語課程采用48學時教學(見表1)。
表1 微生物雙語教學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
在微生物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編制全英文的講義、課件和作業習題;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使用英語作為主要的課堂語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電子課件(PPT文件)進行授課,所含信息量大,能直接明了的傳達授課的主要內容。為照顧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授課教師盡量使用反映知識點的短句和簡單句,避免復合句,保證大部分學生通過聽課就能夠記住重要的關鍵詞和知識點,課下再花時間進行消化吸收[2]。
(二)雙語教學師資的培訓
微生物雙語教師是雙語教學的實施者,也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各國對雙語教學的理論定位和實踐定位都非常高,尤其是在缺乏英語語言環境的中國。雖然“雙語教學”在國內各高校已經普遍推廣,但是能夠真正將雙語用于教學的院校屈指可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外語水平尚未達到雙語教學要求的高度[3]。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專業基礎。為了使我校微生物雙語教學教師以較快的速度完成角色轉變,具備雙語教學的條件,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鼓勵青年教師到英文授課的外教課堂聽課,與外籍教師探討適用于微生物學專業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其次,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口語的培訓,提高雙語教學老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另外,在多門開展雙語教學的課程中,進行課件制作、課堂講課比賽,鼓舞老師們探索雙語教學改革的熱情。通過2年多的適應,微生物學教師逐漸適應了雙語教學模式。
(三)采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在雙語教學中學習主動性
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教學效果成正相關。例如,在英文文獻的閱讀和匯報這一教學環節中,有的學生能夠主動查閱英文文獻,深入鉆研文獻內容,并且與課堂所學知識密切聯系,那么在文獻匯報時,就能做到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能夠抓住重點,講解非常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激發學生對微生物學課程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查閱與微生物相關的反映本學科科研發展動態的文獻與科技報道,并且與生產實際相聯系,引導學生開展微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創新,全面了解微生物學領域的知識,樹立微生物學學習的自信。 每學年,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申報的濱州學院“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項目”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中,80%以上與微生物學科相關。另外,建立微生物雙語課程網站,將反應微生物學科前沿的文獻知識放到網站上,吸引學生的關注;同時也將與微生物學相關的行業知識和企業概況發布到網站上,讓學生了解學習該課程的意義,具備學以致用的精神。
(四)合理設置微生物學雙語教學考核評價方法
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層次不同,很難期望通過雙語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在課程考核中采用“不斷適應,逐級考核”的方式,即在雙語教學期間,每個月進行一次英文試卷測試,在前兩次考試中,選擇簡單的題型和題目,保證80%以上的內容學生都能答對,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接下來的月考中逐漸增加題目類型和難度,讓學生逐漸適應英文試卷的考核,并且把每次月考的成績按一定的比例計入期末考評。
四、微生物雙語教學教學改革效果與評價
通過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施,濱州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專業外語水平、基礎知識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和研究創新、綜合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表2)。
表2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五、結束語
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在雙語教學的推進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比如學校的硬件設備和大環境的影響,教師和學生意識層面認識不夠的制約等等[4,5]。因此,雙語教學的推廣和實踐,還需要教師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不斷的總結和進一步探索。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以及教師的不懈努力,我們相信雙語教學會在提高教學水平和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靈芝, 肖亦農, 孫軍德. 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啟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11, 25(5): 115-118.
[2] 林嵐, 竇駿.淺析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J]. 微生物學通報, 2007, 34 (2): 382- 385.
[3] 魏賽金, 李昆太, 吳曉玉. 生物技術專業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教育, 2013, 8: 53- 55.
[4] 趙鳳娟, 趙自國, 姚志剛.新建本科院校遺傳學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12 (2): 86-89.
[5] 劉建忠, 周衛, 呂早生. 《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6, 8 (2): 86-88.
作者簡介:
王君(1982-),女,濱州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主講生物類專業課程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