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淑玲
〔關鍵詞〕 化學教學;基本概念;直觀教學手
段;內涵;對比;比較;實踐;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9—01
一、 運用直觀教學手段
教學中可以利用各種直觀手段,盡量做到抽象問題具體化,讓學生看得真切,易于記憶?;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可以靈活應用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正確的推理,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比如,在學“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這兩個概念時,教師可以用“將紙剪碎”和“將紙點燃”的兩個小實驗,并讓學生充分思考:這兩個實驗中變與不變的是什么?這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學生在觀察現象時能回答出以下兩點:剪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變了,但紙沒有變;紙燃燒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的灰,灰不是紙。然后指出在第一種變化中紙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是物理變化,在第二種變化中紙燃燒生成了不同于紙的灰是化學變化。這樣從這個對比實驗中引出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除實驗外,還可以通過模型、圖表和多媒體演示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
二、全方位理解概念內涵
化學概念不僅用詞嚴密,而且非常精煉。在教學中,要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進行剖析,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數量。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三 、對比歸納,逐步深化
化學基本概念的內容繁多,容易混淆,難易程度也不一樣。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突出本質,辨明異同,使概念系統化,達到逐步深化的目的。如學習元素和原子時,初學階段學生很難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對比聯系的方法把它們在概念定義、適用范圍、區別與聯系幾方面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就能對有關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確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許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原子與離子、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等等,都應該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
四、正反比較,融會貫通
有些概念,有時從正面學完之后,再從反面來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學習“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那么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后,可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一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
五、理論聯系實踐
在概念教學中,容易使概念的學習變得枯燥無味,而且容易使概念與實踐脫節。這里的“實踐”一是把概念與一些相關的試題相聯系,讓學生知道該知識點的考查方法和題型。如“質量守恒定律”,教學中分析完定律的內涵后可向學生介紹以下三種題型:
1.根據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推斷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2.根據化學方程式推斷反應中某物質的化學式。
3.根據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變化,求出氣體或沉淀的質量。
二是把化學概念與生活、生產實踐相聯系。讓學生覺得不僅有趣而且有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六、強化訓練,鞏固概念
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題,先讓學生自行分析,或分組討論,然后師生再講評,從而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化學概念。比如,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用溶質的質量占全部溶液質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濃度叫做溶質質量分數。”在建立這個概念之后,通過下列練習,討論:
1.10克糖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2.10克糖溶解于100克水中,它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3.20%的糖水100克,倒去50克糖水后,剩下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成10%,對不對,為什么?
4.KNO3在20℃時溶解度為31.6克,則20℃KN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1.6%,對不對,為什么?
總之,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過程中要依據九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和事實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形成概念,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理解和加強記憶,再把基本概念運用到解題和生活實踐中。這樣就能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使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提高。
?笙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