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明
摘 要:隨著新課改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注重創造思維、創新思想的培養,主動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小學數學作為小學課程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邏輯思維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39-01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作為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創造習慣思維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小學高段數學的教學目標亦在于此。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的不斷引導和對學生的長期訓練。本文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抒發自己的一些意見。
1 小學高段數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到達小學學習的高段時,其智力水平和思維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心的發展,再加上低段和中段的學習積累,都會得到比較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學高段的教學中,學生最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通過一些對思維的訓練來提高自身思維的能力,使具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變。由于小學數學的特點,決定了小學數學在小學的各基礎學科中,是對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要求最高的一門學科,而邏輯性思維又不是短時間按內能夠快速形成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作業布置方面,注意隨時對學生的邏輯性思維進行訓練[1]。但擁有較好的邏輯思維的學生,往往在給予其一定的引導之后,才能在解決問題時按照一定的邏輯思維進行思考,而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為了開拓學生思維,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甚至多種,因此思路的開啟比方法的運用更加重要。針對上述情況,決定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十分重要的任務[2]。
2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2.1 結合數學思維方法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是將新知識通過自己的思維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或者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進而解決,上述的情況,實際上就是一種思維轉化的過程。運用這種數學學習方法,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3]。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上冊對小數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出自己思想形態中的小數形象,比如組成部分、組成結構、小圓點的作用等等,通過對小數的創造練習其創造性思維。當然,教師在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時,不能一味的夸獎,對于學生脫離了所學知識或者違背價值觀的創造,要給予適當的否定與糾正,但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此行為時,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掌握力度的輕重。
2.2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梳理思維脈絡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應注意與舊知識的銜接、結合,幫助學生梳理所學過的知識,整理成一個統一的、有內在聯系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自己對知識的延伸能力。創造性思維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思維,而發散思維需要大量知識的積累作為基礎。例如,在學習小學高段數學時,教師可以不只是帶領學生學習新課,也可以定期進行復習,在復習的同時,對所學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整理,是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有一個清晰地條例,在大腦中建立一個知識網絡。這樣做有幫助學生梳理了思維脈絡,不會出現學習知識過多,學生頭腦中“一團漿糊”的現象。
2.3 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訓
對小學生來說,先發展的就是形象思維,它是所有思維中最基礎的一種思維,但在創造性思維形成中卻占有不可小視的地位[4]。數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對形象思維的培訓需要發揮表象作用,通過學生的自我理解來學習數學定理定義,并運用創造聯想。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一課時“對長方形的認識”一課時,就可以結合圖紙圖片等直觀的形象來學習長方形,還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找出身邊的、生活中的、學習中的長方形,讓學生通過眼睛看、手觸摸、親身體驗等方式,直接的學習到長方形的形狀、特點,并將直觀形象轉化成抽象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來練習形象思維。
2.4 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訓
發散思維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其實就是思考對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屬于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運用多種方法解決,讓學生通過更多途徑獲取新知識,練習發散思維。例如解決一道小學六年級十分經典的奧數題——雞兔同籠問題:雞兔35只,共有94只腳,問有多少兔?多少雞?
解:
第一種方法:設兔為c只,則雞為(35-c)只,兔的腳數為4×個,雞的腳數為2(35-c)個。
根據等量關系“兔腳數+雞腳數=94”可列出方程4c+2(35-c)=94
解方程得c=12,35-c=23
第二種方法:可按“雞兔同籠”問題來解答。假設全都是雞,
則有 兔數=(實際腳數-2×雞兔總數)\(4-2)
所以 兔數=(94-2×35)\(4-2)=12(只)
雞數=35-12=23(只)
答:有12只兔,23只雞。
如題中所示,用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解答一道數學題,對于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5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作為最具冒險精神的活動之一,是創造的源泉。因此,教師應注重課堂中對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想方設法引領學生進行探索活動,開啟學生的創造源泉,比如在學習新概念之前,讓學生先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新概念的理解等。例如在小學高段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學習新概念時,當總結出新知識點的特點但并沒有給學生正確的定義或者定理之前,讓學生自己根據總結的特點,擬定出自己理解的新概念,最后教師再給予更正及鼓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于探索行為產生濃厚的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 結語
數學課堂教學在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們數學教師則是實現這一任務的中堅力量,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推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海杰.數學教育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遼寧工程科技大學學報,2010(S1):193-195.
[2] 王軍.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等醫學教育,2000(9):50-51.
[3] 蔡建飛.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2(11).
[4] 郭睿青.數學課堂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6(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