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英
摘 要:精彩的課堂離不開有效的動態生成,有效的動態生成可以使教學過程中充滿活力、充滿智慧和創造,有效地利用課堂生成資源,精彩的課堂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構成充滿生命活力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機智;善抓巧引;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課堂教學,它不是教師依據“事先預設”好的,而是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在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涌現出意想不到的新問讓它在課堂中閃現出亮點,折射出溢彩。為此,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談談有效運用動態生成所采取的方法、策略。
一、善抓,化無意為有意
余文森教授曾經說過,為了有效促握生成教師要不斷地捕捉、判斷課堂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把有價值的信息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亮點,成為學生智慧的火種。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探討新知,課程內容持續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究竟是怎樣的過程,他不是教師預先設計能夠把握的。他需要教師在課程預先設計的基礎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并以學生的需求為契機及時調控教學過程。
例如,教學“角的分類”時,我按著預先的教學程序,通過操作、演示引導學生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這時班里有一位學生舉起手來說:老師,200度的角叫什么角呢?其他同學也附和著想知道答案。這一問題在我的意料之外,面對這即時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及時調整教學預案,把知識拓寬,將課前收集的“角”的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度叫優角。小于180度的角叫做劣角。聽完后學生豁然開朗。
這節課,正是因為有了課堂生成這一環節,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學習需要。案例中的優角、劣角是我備課時沒有關注的,但是都在師生互動中生成了。我以學生的需求為契機,調整預案,化無意為有意,實現了由“本本”向“人本”的轉變。
二、巧引,讓課堂生成流光溢彩
1.巧妙操作,啟迪生成
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我改變往演示推公式的方法,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有情,有趣的、巧妙的操作中親自感受實踐的快樂。這樣做靈活巧妙地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動手實踐,求出圓片的周長,部分學生想出用繩子量和尺子滾動的方法。突然,有一名學生發問,我的尺子不夠長怎么辦?開動你的腦子,老師相信你,用你的短尺子也能量出圓的周長,一會兒那個學生又舉起手來,老師我想出來啦,圓片對折成兩個半圓,量出半圓弧的長度最后乘以2就是圓的周長。聽后我馬上進行鼓勵:你的想法太有創意啦,話音剛落又有幾個學生也舉起手來匯報還可以把圓片對折兩次、四次分別量出圓形弧的長度再乘以4、8不就更簡便了嗎?你的方法更有新意,你太善于傾聽、善于思考。綜合上述案例分析,我利用尺子不夠長這一疑問,將學生的思維的閘門打開,教師的鼓勵贊嘆無不彰顯出師生在課堂上和諧融洽。這是課堂實現動態生成的前提和基礎,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量一量交流探究感受,學生在對折與測量、探究與交流、爭辯與認同的過程中產生了豐富的感受,構建出動態生成的課堂。
2.關注學情,機智生成
在課堂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信息資源。讓它在課堂教學中放出光芒。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先獨立讓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然后在黑板上畫圓,并請同學說出畫圓時注意什么如固定的一點,固定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等。接著,請學生給“固定的一點”命名。有學生說:“中心”中心點也有說:“圓心”。這時我提出一個挑戰性問題:“這個點是圓的中心點嗎?”你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一下,熱鬧的課堂馬上安靜下來,學生的思維火花被迅速點燃,分組驗證,教師也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經過探索,學生提出了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是先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再剪下來,通過多次對折發現,所有折痕的交點,就是圓的中心。還有的學生從這點出發畫出許多條到圓上的線段,經過測量都相等。這樣一舉兩得。問題解決了,半徑的概念也自然生成這一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總之,精彩的課堂離不開有效的動態生成,有效的動態生成使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和靈動。只要我們善于捕捉學生的生成,進行恰當的評價,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有效的動態生成。
(作者單位 呼倫貝爾鄂溫克旗大雁鎮大雁一小)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