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
摘 要:中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盡可能地為我國輸送更多專業素質較高的技術型人才,而其中語文科目的設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知識學習能力。中專學校的教學比較側重于技能操作方面,不太關注文化素質教育,致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較差、知識積累程度偏低,并且有日漸嚴重的發展趨勢。針對現階段的中專語文教學現狀,明確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和改革的重點,同時提出相應的處理對策和解決建議。
關鍵詞:中專教育;脫節;教學理念;應對措施
一直以來,中專語文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都側重于對學生基礎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語文文學素養和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優化。我國的職業教育是以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為標準確定培養目標的,對中專語文教學的實施賦予的期望值極高,尤其注重中專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然而事與愿違的是,中專語文教學面臨的“教師難教,學生厭學”的困境日漸明顯,教學的實效性極低。因此,我們對中專語文教學明確教學任務和重點、并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已經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了。
一、中專語文教學的困境
1.語文教與學的脫節
導致中專語文教學跟不上現代職業教育時代發展腳步的因素有很多,大體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1)沒能正確把握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中專教育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多數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他們進入中專學校后,盡管對即將開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但學習定式還停留在初中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階段,適應的仍是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應試為目的的學習方式。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中專語文課除教材內容與初中有所區別外,其他的并無不同之處,學習興趣不高,主觀上輕視語文課的學習,逐漸形成了語文學習隨意、馬虎、厭學等不良學習行為習慣。
(2)教育目標設定存在偏差
教師通常執行的語文教學任務僅能滿足教學大綱需求,過于看重校內的教學考核和評價,將語文教學片面地看作是知識解析的過程,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實踐教學步驟,既沒有很好地把握我國未來應用型技能人才的發展方向,也沒有全面系統地認識到市場人才需求與教學目標的協調性和統一性,缺乏對學生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意識。
(3)對教學主體認識不足
多數教師仍秉承著傳統的教學理念,盲目地推崇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應試為目的,沒有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沒有依照中專學生的特點和現狀制定有效的語文教學規劃方案,語文授課內容和主體的針對性不強,學生的參與性也較低,師生難以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缺少活力和生機。
2.教學內容與形式的背離
現行的中專教材課文的選用和內容的安排并沒有突顯出時代的氣息和特征,也未能明確中專教學的特點和任務。我國目前的中專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知識水平較低,有些畢業生甚至連自薦信和簡介都沒辦法很好地完成。而造成這種教學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材更新速度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文言文和記敘文所占比例過大。記敘文過多會為中專學生將來就業帶來不便,不能滿足所學專業和職業崗位對應用文和論述文寫作技能的需求;而文言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對歷史文學的學習興趣,但極易脫離中專教學目的,缺乏實際的應用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設置的不合理導致了教學方式的傳統化和單一化,教師在講述文言文和記敘文的時候通常習慣性地向學生介紹作家的經歷、作品的創作背景、字詞句的釋疑、文章的側重點、文體的基本結構、內容形式的劃分、文章的實質、作品所涉及的表現手法等,這種教學模式明顯偏離了現代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但枯燥無味,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專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致使其整體語文水平下降。
二、中專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及對策
1.明確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
與其他教育形式比較而言,中專學校的辦學特點和教育特征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和特殊性,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更為直接而密切,它是個體由單一學習者角色向綜合職業者角色轉化的起始點和必由之路。中專畢業生的未來就業方向和發展需求決定了中專學校教材內容編寫和選用要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應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今后可能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設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專業方向和職業性特點,使學科教學和文學素養、職業素養的培育有機結合,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的職業化應用能力,真正發揮語文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專語文教學要基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和職業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將具體的語文教學與專業知識有效結合在一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另外,中專學校還應適當對語文教材進行改編和優化,以以往的中專教材為基礎,在此前提下全面考慮學生的職業需求,積極開發校本教材,科學有效地制定語文教學和實踐計劃。
2.轉變教學理念,確立教學目標
優化和更新中專語文教學觀念和意識,對中專學校語文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重新規劃和定位、加強語文素質教育、提高中專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專學校的教師和領導要先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意識,重點強調對學生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關注學生就業需求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強調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理念,清楚地認識到技能掌握與語文知識學習同步發展的重要性,增強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強化自學意識和創新意識。另外,教師應當依照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和職業生涯規劃,將素質教育和語文知識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明確教學目的,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語文學習道路。
3.開展大語文教學活動
在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教師應當注重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積極拓展語文教學空間,大力開展大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大語文教學,指的是語文教學不限于學科本位內涵,語文教學領域可加以擴大化,就中專語文教學而言,就是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在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其教學內容可延伸至其課外活動領域(包括家庭和社會活動領域),全方位、多角度地擴展語文教學空間,達到既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知識水平又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開放意識的目的,實現提升學生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開展大語文教學,如經常性地布置學生主持召開專題家庭座談會并撰寫會議紀要、組織學生開展演講、禮儀活動、自我介紹。模擬現場招聘會等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并借助網絡平臺、多媒體、圖書館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激發中專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一系列的大語文教學活動,引導中專學生主動了解語文、認識語文、學習語文和應用語文。
總之,中專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性格塑造、職業需求、道德品質和言行舉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中專語文教師應當在強化自身職業素養和語文知識體系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做好中專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工作,大力強化中專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效達成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許亦周.中專語文教學的困境及調適[N].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5).
[2]史宗智.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及其應對措施[N].學周刊,2011(2).
[3]蔡紅衛.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反思.考試周刊,2013(83):30.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安慶市建筑工程學校)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