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潔 趙琦元
【摘 要】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要求高校輔導員增加適應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其績效環境的變化。本文根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特性,在其績效考核結構中增加了適應性績效,以更全貌地體現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工作和行為特征。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績效評估 適應性績效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性質、任務、要求都發生了變化。輔導員績效評估作為其評價的主要形式也應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本文將適應性績效應用到輔導員績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考核辦法形成互補,為理解輔導員績效內涵、全面考察和評價其績效提供新的視角。
一、適應性績效的內涵
由于當今個體和組織所處環境的多樣化不斷加劇,對個體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性績效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即指當工作要求和條件發生變化時,個體在一個任務上的學習能夠有效地遷移到完成另一個任務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務績效和周邊績效模型,但忽視了個體對新任務和新要求的適應性情況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績效結構框架中沒有涉及員工適應新環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適應性績效有八個維度,即不確定性及不可預測性工作情境、處理緊急事件或危機情境、創造性解決問題、工作壓力處理、學習工作任務及技術和程序、身體適應性、人際適應性、文化適應性。
二、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和效果是影響高校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這一體系不僅可以精準的測算出每個輔導員的工作質量,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表現出輔導員的工作素質,把控高校輔導員任免制度和相關問題,是為學校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輔導員資源儲備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響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測評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沒有考慮輔導員績效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其行為的新發展,即為了滿足急劇變革和動態環境作用所需要的行為方式, 如處理工作壓力、自主學習、轉換新角色等。
三、高校輔導員適應性績效指標的確定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于自身變革與社會環境的動態作用之中,高校和輔導員個體都經歷著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任務要求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輔導員績效環境的變化, 績效結構中應增加適應性績效的內容,使輔導員的績效得以全面、有效的體現。高校輔導員績效指標的確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確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務績效指標仍然是基礎,在實行適應性績效方面,將更多關注其內部的行為和動態指標。表1為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表1 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考核對象 績效類別 權重 考核指標 評價來源
高校輔導員 任務績效 50% 主要是學校規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學校規定的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客觀數據
周邊績效 20% 主要指與同事及學校的協作滿意度 客觀數據和同事
適應性績效 30% 緊急及危機事件的處理 上級、同事、學生
對工作壓力的處理
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程度
對不確定和不可預測事件的處理
新知識及技能的學習
與學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與學生語言、習慣及文化習俗等的適應
工作強度的承受力
四、總結
現有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中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的劃分顯得靜態成分過大,它們更多反映的是輔導員過去的績效和外部關注行為。本文把輔導員不斷調整自身的行為策略,回應發展變化的多元工作環境的適應性績效納入輔導員績效的結構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的工作和行為特性。而且,由于適應性績效具有動態性和情境性特點,因此在包含有適應性績效的輔導員績效評價中也就體現了發展性評價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0,12(09):115-127.
[2]于保春,王文生.淺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及運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1(07):115-128.endprint
【摘 要】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要求高校輔導員增加適應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其績效環境的變化。本文根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特性,在其績效考核結構中增加了適應性績效,以更全貌地體現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工作和行為特征。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績效評估 適應性績效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性質、任務、要求都發生了變化。輔導員績效評估作為其評價的主要形式也應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本文將適應性績效應用到輔導員績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考核辦法形成互補,為理解輔導員績效內涵、全面考察和評價其績效提供新的視角。
一、適應性績效的內涵
由于當今個體和組織所處環境的多樣化不斷加劇,對個體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性績效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即指當工作要求和條件發生變化時,個體在一個任務上的學習能夠有效地遷移到完成另一個任務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務績效和周邊績效模型,但忽視了個體對新任務和新要求的適應性情況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績效結構框架中沒有涉及員工適應新環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適應性績效有八個維度,即不確定性及不可預測性工作情境、處理緊急事件或危機情境、創造性解決問題、工作壓力處理、學習工作任務及技術和程序、身體適應性、人際適應性、文化適應性。
二、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和效果是影響高校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這一體系不僅可以精準的測算出每個輔導員的工作質量,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表現出輔導員的工作素質,把控高校輔導員任免制度和相關問題,是為學校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輔導員資源儲備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響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測評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沒有考慮輔導員績效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其行為的新發展,即為了滿足急劇變革和動態環境作用所需要的行為方式, 如處理工作壓力、自主學習、轉換新角色等。
三、高校輔導員適應性績效指標的確定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于自身變革與社會環境的動態作用之中,高校和輔導員個體都經歷著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任務要求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輔導員績效環境的變化, 績效結構中應增加適應性績效的內容,使輔導員的績效得以全面、有效的體現。高校輔導員績效指標的確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確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務績效指標仍然是基礎,在實行適應性績效方面,將更多關注其內部的行為和動態指標。表1為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表1 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考核對象 績效類別 權重 考核指標 評價來源
高校輔導員 任務績效 50% 主要是學校規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學校規定的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客觀數據
周邊績效 20% 主要指與同事及學校的協作滿意度 客觀數據和同事
適應性績效 30% 緊急及危機事件的處理 上級、同事、學生
對工作壓力的處理
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程度
對不確定和不可預測事件的處理
新知識及技能的學習
與學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與學生語言、習慣及文化習俗等的適應
工作強度的承受力
四、總結
現有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中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的劃分顯得靜態成分過大,它們更多反映的是輔導員過去的績效和外部關注行為。本文把輔導員不斷調整自身的行為策略,回應發展變化的多元工作環境的適應性績效納入輔導員績效的結構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的工作和行為特性。而且,由于適應性績效具有動態性和情境性特點,因此在包含有適應性績效的輔導員績效評價中也就體現了發展性評價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0,12(09):115-127.
[2]于保春,王文生.淺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及運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1(07):115-128.endprint
【摘 要】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要求高校輔導員增加適應性、靈活性和創造性。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其績效環境的變化。本文根據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特性,在其績效考核結構中增加了適應性績效,以更全貌地體現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工作和行為特征。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績效評估 適應性績效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環境、性質、任務、要求都發生了變化。輔導員績效評估作為其評價的主要形式也應面對社會的變革與教育環境的改變。本文將適應性績效應用到輔導員績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考核辦法形成互補,為理解輔導員績效內涵、全面考察和評價其績效提供新的視角。
一、適應性績效的內涵
由于當今個體和組織所處環境的多樣化不斷加劇,對個體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性績效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即指當工作要求和條件發生變化時,個體在一個任務上的學習能夠有效地遷移到完成另一個任務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務績效和周邊績效模型,但忽視了個體對新任務和新要求的適應性情況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績效結構框架中沒有涉及員工適應新環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適應性績效有八個維度,即不確定性及不可預測性工作情境、處理緊急事件或危機情境、創造性解決問題、工作壓力處理、學習工作任務及技術和程序、身體適應性、人際適應性、文化適應性。
二、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和效果是影響高校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這一體系不僅可以精準的測算出每個輔導員的工作質量,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表現出輔導員的工作素質,把控高校輔導員任免制度和相關問題,是為學校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輔導員資源儲備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響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測評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沒有考慮輔導員績效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其行為的新發展,即為了滿足急劇變革和動態環境作用所需要的行為方式, 如處理工作壓力、自主學習、轉換新角色等。
三、高校輔導員適應性績效指標的確定
當今的教育領域處于自身變革與社會環境的動態作用之中,高校和輔導員個體都經歷著生存和發展的挑戰。輔導員工作的性質、任務要求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對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輔導員績效評估要反映輔導員績效環境的變化, 績效結構中應增加適應性績效的內容,使輔導員的績效得以全面、有效的體現。高校輔導員績效指標的確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確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務績效指標仍然是基礎,在實行適應性績效方面,將更多關注其內部的行為和動態指標。表1為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表1 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指標樣表
考核對象 績效類別 權重 考核指標 評價來源
高校輔導員 任務績效 50% 主要是學校規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學校規定的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客觀數據
周邊績效 20% 主要指與同事及學校的協作滿意度 客觀數據和同事
適應性績效 30% 緊急及危機事件的處理 上級、同事、學生
對工作壓力的處理
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程度
對不確定和不可預測事件的處理
新知識及技能的學習
與學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與學生語言、習慣及文化習俗等的適應
工作強度的承受力
四、總結
現有的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中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的劃分顯得靜態成分過大,它們更多反映的是輔導員過去的績效和外部關注行為。本文把輔導員不斷調整自身的行為策略,回應發展變化的多元工作環境的適應性績效納入輔導員績效的結構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處于變革中的輔導員的工作和行為特性。而且,由于適應性績效具有動態性和情境性特點,因此在包含有適應性績效的輔導員績效評價中也就體現了發展性評價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0,12(09):115-127.
[2]于保春,王文生.淺談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及運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11(07):115-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