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炎坪
摘 要】文化自覺是指個體或組織對自身職業生活和職業發展邏輯的所具有的清醒而理性的認識和覺悟。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動力來源于對自身身心境遇的主觀能動的自覺和關照,通過不斷地自省和反思使專業能力得到自覺的提升和發展,依據特有的職業生活環境以及職業形象作為基礎,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反思所追尋的“真”“善”“美”的職業生活世界,以期指引輔導員個體專業工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文化自覺 高校輔導員 專業化發展
從外部關系來看,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業輔導和學生個體生命安全成長增值三大主要功能,使得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得以保障和發展的重要生命線和文化教育活動的動力源泉。從內部關系來看,高校輔導員對所從事的輔導員崗位工作的職業文化的自覺程度、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教育的健康發展的影響以及對高校輔導員個體自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和價值。一般的,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三種基本形態:一是“生存關注”形態;二是“任務關注”形態,即自覺反思階段;三是“自我更新”形態,即意義價值實現階段。高校輔導員的文化自覺要從“生存關注”形態上升到“自我更新”形態,實現對職業生活和專業化發展邏輯審視和自覺。
一、文化自覺:異域與異化的甄別
文化自覺是為了彌補輔導員對自我形象的建構和認同上的缺憾,提出輔導員不僅需要從內在特質塑造的主觀期待和社會標準上來加強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的文化自覺首先要甄別異域與異化的問題,在職業文化生活中是什么樣的人,是在做什么樣的工作的問題。調查顯示,在輔導員崗位上從業人員專業基本不限,而大文科專業背景人數占90%以上,其中有心理學、教育學特別是思想教育專業背景的人數不及10%。這兩個數字表明,更大多數的輔導員個體所面臨的這個職業崗位來說都是陌生的,是一個有待學習和研究的領域。面對這樣的幾乎完全陌生的領域,對于輔導員自身而言,大部分人的行為做法以及職業情感態度表現出驚人的不一樣。比如輔導員疏于對職業崗位的認識和對職業文化的深刻反思,疏漏甚至形式化地對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思想教育等理論知識的深刻學習,漠視輔導員所面對的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總結和反思,這些領域需要輔導員個體清醒而又理性地去認識和覺悟,加強對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和對學生教育管理藝術、方式和方法的思考。對剛進入輔導員崗位的人員個體,則需要對自身人的現實、院校的現實和社會所導向的現實做深刻的思考,加強學習,讓異域不再異域,汲養知識、思維方法和素質,做好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基礎知識、技能和素質的養成,勇敢地做異域的拓荒者。
文化自覺在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要求輔導員個體辨明自身的方向,做精致的高校學生青年發展的起航者和引路人,明確自身的身份和角色,求心求正,拒絕成為輔導員崗位上擔任以下角色。有人說,高校輔導員是救火員;有人說高校輔導員是管理員;有人說,高校輔導員是服務員;有人說,高校輔導員是保姆。因此,輔導員要對自身的角色和擔當做清醒而又理性的認識和覺悟,避免角色異化,淪為工具人、功利人和脫離實踐的人,做文化現實的思考,消除崗位職責不清,心靈錯位等現象,成為輔導員個體角色的辨明者,做好學生的成長、成才工作,做學生心靈的守護者,既要育好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二、文化自覺:存在與生存的選擇
文化自覺是對自身所處的文化現實的自覺選擇要從在感知和覺悟是什么,本質是什么的基礎上升華到深刻認識輔導員自身存在和生存這一層面,破除存在與生存的煩惱,即就是輔導員怎樣生存,靠什么生存的問題。生存是人的生活在現實意義上的存在,生存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存在,是一種意義的文化活動方式,是一種文化;存在只是僅僅物質地、靜止地和虛空地文化活動方式。一般的,高校輔導員崗位不能作為一個長久的事業去從事和追尋,只是一個人生中轉過渡站,或者轉崗,或者轉工作單位,或者升學等;認為從事輔導員崗位能夠相對的穩定,面對如今的高難度就業選擇、高數量就業隊伍壓力,能夠從事輔導員崗位已是不錯的選擇,其中也不乏無奈,其中也不乏是為了圖謀編制。高校輔導員怎樣生存不能僅僅是看眼前的、物質利益的獲得,而需要向長遠,依據個體自身價值實現程度,以學生的生命成長增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程度作為人生目標,為了青年學生的成長發展。
高校輔導員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靠什么生存呢?經調查,在輔導員崗位上工作的個體的生存狀態千差萬別。有的輔導員個體在職業工作的開始之初,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工作到熄燈,心驚到天明,后來受不了工作的勞累強度和前景的暗淡,加上一地雞毛的繁瑣事、麻煩事和無聊事,逐漸走向無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滋生懶散,形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最終冷漠、淡忘和無能為力。在這樣的藩籬之下,輔導員個體自身成長發展道路沒有了意義,失去了信仰,失去了對職業的尊重,失去了對教育和學生的熱愛。正是需要愛、信仰和尊重,依靠它們,依靠對它們的清醒而又理性的認知和覺悟才能使得高校輔導員個體走向專業化發展道路。
三、文化自覺:意義與價值的追尋
文化自覺使得高校輔導員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自身的文化現實的是什么、本質是什么和怎么生存、靠什么生存的問題和層面上,而應該追尋輔導員崗位工作上的價值和生命意義,即解決輔導員個體的怎么樣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生存好和靠什么生存好的問題。
高校輔導員崗位是一個有意義的領域,是一個人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輔導員個體可以“詩意的棲居”的家園,在這樣的家園里面去追尋存在之“美”,促使輔導員個體去揭開這一“存在之美”的神秘面紗,找到那個為自己建造的有現實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棲居之所。高校輔導員只需要在這樣的世界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實踐理性的行動,以達到自身所信仰著的“此在”的彼岸。首先做到自強不息,不斷替身自身的綜合實力,素養自身職業品質和生命品格;其次逐漸掌握自身的命運,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第三保持競爭意識,堅定信念,內外兼修,時刻準備迎接未知的挑戰;第四樹立正確的職業情感,喜歡并不等于愛,真正地愛這個職業。真正使得輔導員個體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的動力源泉來自自身對身心境遇的自覺和觀照,而不是外在,只有充分發揮個體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素養自身的品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逐漸使得個體自身社會價值實現的道路。
高校輔導員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靠什么才能生存好呢?需要高校輔導員在專業性發展道路上對個體自身存在及其生活方式的進行反思、批判和變革;激發輔導員個體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創造力,弘揚輔導員個體自身的主體意識、反思態度和探索精神。它要培養輔導員個體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和辯證智慧的思維方式,過有哲學意味的生活方式,形成理性情感的思維趨向,融理念、信念、情操和教養與一身的強烈的人格力量,掌握適當的度,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做好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過有現實意義的生活,構建有生命價值意義的世界。
結束語
文化自覺是指個體或組織對自身職業生活和職業發展邏輯的所具有的清醒而理性的認識和覺悟,即在于對自身身心境遇的主觀能動的自覺和觀照,在于時時刻刻精于人學,精于自身的人腦發展,精于人品的建設,精于道力的涵養,本著學習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人的文化性地生活是目的,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逐漸走向人的獨立性,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個人社會價值實現的基礎上,獲得職業生活和現實人生的自由和解放,使其成為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教育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葉瀾等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4]王枏主編.優秀的人生導師——著名班主任是這樣煉成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