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生
摘 要:就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常用方法以及形式進行了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如何才能使自身的課堂導入既合理,又新穎別致,從而實現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迅速且有效地投入到具體數學內容的學習活動之中呢?
一、利用懸念導入新課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年齡小,卻有著較強的好奇心理及探究欲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主觀學習特點,在上課伊始向學生巧妙地設置一些懸念,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快速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內容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平常都是多長時間過一次生日?”學生對自己的生日記得可牢了,紛紛回答:“一年過一次生日。”“可是,小明卻是每4年才能過一次生日,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為什么呢?”學生的心里都充滿了疑問與不解。趁勢,我又說道:“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探索小明生日的秘密……”如此一來,利用懸念,我就巧妙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思維,促使他們在高漲的學習狀態下真正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活動中來。
二、以舊知導入新知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借助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新知識的日漸積累與豐富。實踐表明,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以此巧妙導入新課,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將新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納入原有知識結構體系之中,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對于新知識、新內容的更好吸收與理解。
對此,我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如,在學習“百分數應用題”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分數、百分數以及分數同百分數的相互轉換關系,因此,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就把題目中的百分數替換成了分數的形式,這樣一來“一桶水倒出20%,剛好10升,這桶水共有多少升?”就變成了“一桶水倒出,剛好10升,這桶水共有多少升?”讓學生首先計算分數形式的應用題,之后再利用分數同百分數的轉化關系巧妙帶入到百分數應用題的解答上來。
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與落實。
總之,無論何種導入方式,教師必須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導入緊扣學習目標的同時,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教學效果及良好作用。
(作者單位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土門子
鎮豐果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