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該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的教育注重引導,小學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現代化的素質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提出了在建構理論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建構理論;自主學習;數學教學
一、建構主義理論概述
數學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開始接觸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小學的數學教育更要注重方法,這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習慣至關重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愛自己動腦思考的習慣,使他們成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小學生初接受教育,正確的學習引導方法決定了他們日后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小學數學教育要改變以往的專門應付考試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法,而應該發揮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利用小學生善于思考和具有豐富想象力的特點,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構主義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是:小學數學學習是小學生自己對數學知識的建構,教師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發揮著指導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建構主義理論,有利于形成生動有趣、充滿活力的教學新模式。
二、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建議
1.創建實物教學情境
小學生初開始接受教育,容易對枯燥的課堂學習失去興趣,尤其是數學教學是小學生不曾接觸到的知識,因此就要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采取實物教學情境進行教學。以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為例。在初開始學習加減法時,班上共有7名男同學,10名女同學,有2名同學因病不能參加春游,問一共有多少同學參加春游?在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抽取班級同學,然后從抽取的同學中指定兩名生病,讓學生自己數出參加春游的同學的個數。在學習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教師不要僅僅以課本上的圖形為認知對象,而要變圖形為實物,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實物呈現課堂,改變枯燥的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創設課堂問題,采用“激勵性”的教學方法
由于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為了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必須迎合他們的心理需求。課堂上教師要多多創設問題,并對積極參與快速回答問題的學生予以獎勵。例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一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身邊的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物體,答對的學生將獲得一個小太陽或者教師的一個擁抱。采用這種激勵式的教學方法,利用小學生樂于獲得獎勵的心理,創設課堂問題,易于培養學生愛動腦筋勤思考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回答了問題,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教師的喜愛多過于對知識的渴求。大部分小學生聽教師的話多過于聽父母的話,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多多開展課外的溝通交流,學生首先對教師感興趣才有助于他們培養對一門學科的興趣。生活上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愛心和關懷,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鞭策,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課堂外教師要多多與學生互動,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處理問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行動,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發青少年兒童的創造力,小學教師是學生入門教育的領路人,更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構建理論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雙管齊下,定能創建出完善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榮鋒.利用建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指導“自主合作學習”[J].齊齊哈爾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2).
[2]林周洋.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研究,2013(16).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小學)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