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華
摘 要: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單元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中,在講到堿的化學性質時,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介紹了NaOH與CO2的反應。沒有設計實驗探究,學生缺乏感性認識,不易理解和掌握,對與此有關的實驗探究題,完成起來也很困難。
關鍵詞:初中化學;反應;實驗探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多年的做法如下:
1.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證明CO2與NaOH發生反應嗎?
學生可能有多種方案:(1)取少量NaOH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加酚酞試劑,溶液變紅,通入CO2一段時間,觀察現象。(2)或將CO2收集到礦泉水瓶中,加入NaOH溶液后,迅速蓋緊瓶蓋。振蕩瓶子,觀察現象……
2.按學生的設計完成實驗。
3.反思評價。對于“1”所設計的實驗(1),學生發現,溶液始終為紅色。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在實驗和思考無果的情況下,筆者適時補充實驗:取Na2CO3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學生觀察到溶液變紅,十分不解。這時,再給學生講解,Na2CO3溶液呈堿性,能與酚酞變紅色。還可及時提問:與酚酞變紅色的溶液一定是堿性溶液的說法對嗎?
對于“1”所設計的實驗(2),有學生提出了質疑,CO2溶于水也能使礦泉水瓶變癟,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針對這一新問題。再次拋給學生。其間,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前面我們是怎樣檢驗石蠟中含有C和H的?至此,學生設計出以下方法:(1)收集同樣多CO2加同樣多水,進行對比實驗。(2)取反應后的溶液少 許于試管,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冒氣泡。然后實驗,得出結論。教師還可以增加實驗:取反應后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讓學生觀察現象。為后面堿和鹽的反應埋下伏筆。
4.拓展提高。學生弄清上述問題之后,可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NaOH是逐步變質的,我們如何檢驗變質程度呢?
教師提示:上面我們已知道,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變紅色。顯然,直接用酚酞檢驗NaOH是否還存在,Na2CO3有干擾作用,怎么辦?
結合上述老師做的實驗:Na2CO3與CaCl2的反應,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這些提示,設計出實驗方法。同學們可以交流、評價。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實驗。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1)能用Ca(OH)2溶液除去Na2CO3嗎?(2)怎樣將變質的NaOH溶液中的Na2CO3除去?
以上是筆者對該內容的一種不成熟的處理。但學生確實在不斷的矛盾沖突中思維得到了升華,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不過本人也知道,這樣做,增大了教材難度,有過于拔高的嫌疑。至于到底怎么做?希望有志同仁給予指導。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大木初中)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