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莉莉
摘 要:閱讀是人類認識世界、開拓思維、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寫作則是人們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意向、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大文豪蘇軾曾說過:“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就說明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眼下,高中作文現狀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面對寫作無從下筆甚至厭于寫作。結合閱讀對寫作的重要影響對高中作文寫作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閱讀;寫作;高中作文
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及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鑒賞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與寫作能力。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解除束縛、開放閱讀,實現寫作與閱讀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一、豐富閱讀,開啟寫作之窗
寫作中常見的“材料虛空,感情失真”的問題,主要是學生生活體驗少,積累不夠多的原因造成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這就說明,寫作源于生活,一旦寫作缺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那么寫出的作品也就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生活體驗有兩種途徑,一種來自于現實生活,另一種來自于精神生活。現實生活的體驗即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并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觀察、勤思考,以此將對生活的感知和領悟提煉到寫作中去。
教師應該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鼓勵學生多讀書,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學生只有廣泛地閱讀,多積累、多摘抄,才不會因為腹中無物而難以下筆,才能開啟寫作之窗。
二、正確閱讀,綻放寫作之花
別林斯基曾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在如今這個信息量膨脹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通俗文學作品、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甚至黃色讀物,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些低層次文章對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生來說,無疑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許多學生因為這些讀物情節新穎、文字生動有趣而被吸引,課余時間狂熱追捧,甚至在上課時也癡迷于這些讀物中,許多老師在上課時收繳了許多書,但大體是武打言情書、卡通漫畫或時尚雜志等。針對這一問題,《語文課程改革》提出,學生豐富閱讀,擴大閱讀量的同時,要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閱讀。例如,在班級中可以開展一些“我讀名著之感想”的活動,使學生的興趣向經典名著方向發展。
閱讀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寫作水平的高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作文是應用,是外化的表達。這就好比閱讀是土壤,作文是花朵,倘若你沒有正確閱讀,那么就如同沒有正確的灌溉,如此又怎么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因此,培養正確的閱讀意識,才能真正地吸收養分,積累知識,作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
三、合理閱讀,實現個性寫作
高中作文中除了“語言枯燥”“知識積累缺乏”外,“拼湊現象嚴重”也是眾多問題之一。
作文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學生情感、智慧、思想的最直接體現。然而許多高中生寫作文,不是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而是把書上、網上的美句范文,掐頭去尾拼拼湊湊,變成了自己的完美大作。這樣的寫作不是借鑒,而是抄襲。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辨“抄襲”與“借鑒”的不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
看過這樣一篇短文,一名哲學教授斥責他的一名學生:“你毫無想象力,你將一事無成!”學生不服氣,于是教授讓他到黑板前,畫一頭想象的野獸。學生于是拼湊了一頭野獸:教授的頭,豬的身體,老鷹的翅膀,魚的尾巴,鹿的四肢。教授看了,說道:“你所畫的只不過是將你所看到過的東西合攏在一起,而非想象,只有杰出的人才懂得創造,平庸之輩只會拼湊。”閱讀也是一樣,不是照搬作者的觀點,而是在理解文章內涵的同時賦予自己的見解,正所謂五十個人讀《莎士比亞》,就有五十種見解。在閱讀時,感吾之所感,寫作時才能獨辟蹊徑,富有創造性。
閱讀是寫作的源泉,是寫作的基礎。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了解讀與寫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正確閱讀、合理閱讀、以讀帶寫,寫作之花才不會枯萎,作文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虹.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2]阿布都艾尼·吾守爾.閱讀能力是寫作訓練的基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05).
[3]高金花.加強閱讀積累,注重作文訓練[J].文教資料,2011(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