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利
摘 要: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和非預設性的因素。在數學課堂上,每天都有學生在出錯。作為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顯露真實的課堂,讓課堂回歸自然;作為教師,要能夠預測錯誤,展現多姿的課堂;要及時捕捉錯誤,呈現精彩的課堂;錯誤讓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錯誤讓師生張揚個性、充滿靈性。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共同成長。
關鍵詞:數學課堂;錯誤資源;學習錯誤;反思
如今,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錯誤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如何把握時機,利用這些“錯誤”資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筆者近幾年一直在低段任教,就低段數學教學的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有了一些實踐和想法。
一、讓學生在錯誤中覺醒
音樂界有這樣一個故事,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當初參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賽時,曾連續三次中斷了指揮,因為他認定樂譜中出現了“錯誤”。其實,這正是評委們故意設下的陷阱。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教室一片寂靜,但當某個學生發表了一個有“差錯”的見解之后,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是同學的“差錯”撞擊了其他學生思維的火花,使更多的學生更快地走向了“正確”。學生學習過程本就是不斷發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問題和信息,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巧妙地引領,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辨析,并加以梳理、疏通,讓學生能豁然開朗,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感覺。
案例:一道關于年齡問題的思考題
小明今年5歲,爸爸30歲,幾年后爸爸的歲數是小明的2倍?
我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思考后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生陷入了沉思中,竟然沒有一點討論聲,顯然,學生被難住了。正當我準備講解時,一位學生大喊了一聲,“老師,我知道了!是10年。”教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有學生在驗證:“不對,10年后小明15歲,爸爸40歲,40不是15的2倍。”“是啊!怎么回事?”這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學生通過列舉,找到了正確答案。其實,這個學生闡述了他的解題思路:5+10=15,15+15=30,小明增加10歲,沒有把爸爸的年齡增加10歲。
我沒有讓學生的錯誤溜走,而是讓學生的思維再現在大家面前,卻發現這錯誤是如此美麗。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教師充分利用了課堂中學生錯誤的閃光點,讓學生的思維錯誤在矛盾中碰撞出了許多智慧的火花。
二、讓學生在錯誤中創造
有人說“創新就是捏一個你,捏一個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個你,再捏一個我。”確實,創新思維是一種用靈活、新穎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探索求知的思維活動。利用學習中的錯誤,挖掘錯誤中蘊涵的創新因素,適時、適度地給予點撥和鼓勵,能幫助學生突破眼前的新境界,讓學生體驗思維價值,享受思維快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教師只有具備“主動應對”的新理念,變學習錯誤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契機,才會看到錯誤背后的成功,讓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案例:《銳角和鈍角》
師:一個正方形剪掉1個角剩下的是什么角?
學生稍作思考后:
生1:3個直角和2個鈍角。
我讓他說出了思考過程后全班學生表示贊同。
生2:1個直角。
有不少學生表示嘲笑,顯然這個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但他肯定有自己創造性的想法。
師:小朋友不要笑,先讓他說說理由。
我因勢利導。
生2:中間沿對角剪一刀,不是剪掉一個直角剩下一個直角嗎?
“哦。”許多學生若有所思。
生3:不對,這樣的話是剩下1個直角和2個銳角。
全班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第二種方法。如果把生2的不成熟的想法一棍子打死,哪能讓學生很快自主找到第二種創造性的方法呢?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直貫穿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也是數學教學的落腳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多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我們應當注意發現學生的“別出心裁”,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學生的錯誤之處正是思維定式的負遷移造成的,也是學生思維阻塞或習慣修正的地方,更是學習中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教師能夠放棄就題論題,簡單了事的態度,積極利用學生中自然生成的錯題,另辟蹊徑,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尋求正確方法,我想這些錯誤一定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素材,為我們的教學增色的同
時,更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是啊!錯誤是一筆財富,師生可以通過思錯、糾錯活動獲得新的啟迪。教師應當巧妙地處理好來自學生的學習錯誤,讓其發揮應有的價值,讓學生在這種富有學習價值的“錯誤”中“鍛煉”“成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葉瀾.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J].教育發展研究,1997(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上虞市崧廈鎮三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