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
〔關鍵詞〕 語文教學;高效課堂;小組合作;提問;創設情境;精講精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92—01
新課程標準指出: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以“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抓手,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腦、動口動手、樂于合作、樂于探究,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學生獲得全面、優質、高效發展。
一、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1.會組織。這就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生中能夠組織同伴一起學習。合作討論可以選擇“同桌合作”,也可以選擇前后兩桌“四人合作”,討論內容可以是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順序、學習的方法等。在實踐中,采用學習組長輪流擔當的方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2.會幫助。教師要教育學生“愿幫助”和“會幫助”。在自然狀態下,小學生所謂的幫助即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對方,這并不是真正的幫助。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用啟發的思維方式與同學交流,從教師引導、輔導學生的行為中得到啟發,依據實際情況幫助同伴。
3.會評價。合作學習時,由于缺少了教師的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容易“走過場”,流于形式。此時,教會學生相互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討論時的評價(學會贊同、反對、補充)和作業時的評價(同學間互相批改作業)。
二、提高課堂提問的質效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引發思考。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應在備課時對所提的問題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課堂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盡量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思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只有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教學,實現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教學新理念。
三、善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抓緊學與練的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教師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學生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習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學生要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練習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練習要精心設計,拒絕毫無意義的重復。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能夠使學生的個體能力達到全面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面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