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新+陳小強
摘要:文章從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教育與創業理念培養的意義出發,闡述了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與創業理念的培養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業模式選擇的策略。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創業模式;校企合作;開放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72-02
鼓勵大學生創業不是就業形勢嚴峻的被動選擇,而是切實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還因此承擔了一些社會就業問題,但最為重要的是它是國家創新發展的必然戰略,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關乎著一個國家可持續的發展與國家持久的創新能力。因而在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及其創業的理念必須作為一項重要的培養模式而深入地研究與推廣。
一、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教育及創業理念培養的意義
(一)創新教育及創業理念對每一個體是必要的
組織的創造性源于每個個體的創造性的潛質。不是每個學生畢業后都要創業,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創業,但是培養學生創新的理念、創業的意識、素質、抗挫折的能力以及適度的冒險意識與承受風險的壓力是必要的,對于一個民族的創新、個體的創新乃至個人富有生機活力而幸福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尤其要具有開放的思維、富有創意的想象,無論是蓋茨還是喬布斯不只是技術的創新,而且是以核心技術與創意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其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帶動管理與營銷方面的創新都給世界帶來了全新的變化。
(二)創新教育及創業理念的培養是國家創新的邏輯起點
組織內個體的創造性潛質的顯性化有賴于領導、組織管理者培育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組織文化與氛圍,當代的創業還是始于教育啟迪與理念的實踐。而經管類教育是為培養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管理與領導素質的。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之源,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為創新型國家應該和能夠做出的貢獻與責任。我們不僅需要技術的創新,我們更需要管理的創新。創新與創業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創新是一種難得的理念,創業是創新理念的行動化,創新創業首先是需要教育的啟蒙與激發,這種教育會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描繪出改革的思路和路線圖,在課堂上,局限于書本是不行的,這就需要對傳統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校企之間的深層合作變得必然和有意義。對經管類專業學生傳統的教學與實踐進行反思,從而建立新型的教育培養體系,改變經管類專業學生眼高手低的窘境,因為管理創新會帶動包括技術的創新,形成整體組織的創新,從而激發部分學生創業的激情,這種創業的激情需要有效地釋放,也就是尋找到合適的創業模式。
二、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及創業理念的培養方式
(一)充分發揮企業實習實訓基地的作用
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對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培訓、勵志培訓。國際學院在哈爾濱市創建的實習基地包括江海證券有限公司、黑龍江報業集團印務中心等11家,其中江海證券的實習取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2010年畢業并留在江海證券的學生代金玉,剛參加工作就取得突出的業績,得到破格的提拔。她在學校期間就有營銷的經歷,在實習期間表現優秀,在江海證券有了理論的提升與實踐的機會。人力資源部門像對待新員工培訓一樣對學生,系統地制訂培訓計劃與開展勵志教育,然后由正式員工帶學生到銀行開發新客戶。集中一周的時間,像正式員工上班一樣,從早例會到晚例會全程參與,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包括責任感強化。全體實習學生與帶隊教師都覺得實習非常成功,用一句話總結原因就是:“責任勝于能力”。這不是學生課堂上所能得到的。
(二)吸引校外優秀人力資源建立企業導師制
無論是企業家或杰出的校友都對學校的教育感興趣,他們愿意將自己的成長閱歷及打拼中所體會到、感悟到的與學生分享。我們就要搭建一個平臺,使之與學生結對,5-8人一個研究團隊,由社會的企業導師指導,圍繞營銷的所有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研究,并注重平時的網絡溝通。
1.建設“開放式課堂”教學。現在,一些課堂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主體、以書本為全部的模式,這是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形成的固有模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在遠離社會、缺少職業教育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社會的主流意識就是“當官”,雖然有時不會直接說出來,但這是客觀事實)的情況下就會極其欠缺,所以大學課堂教學及教育實踐中必須補上這一課。我們要把社會與運營實踐的專家請進來,以親身的案例來教育指導學生;同時,要把學生領出去,與社會、與豐富的商業與社會運行機制和機構結合起來。課堂中還要充分發揮學生這一主體的能動性。注重教師建立雙師型的知識結構,教師首先要富于創新,有創業經歷效果就更好。
2.充分發揮學長的近距離示范與啟迪作用。經典的創業人物如馬云、李彥宏、柳傳志、牛跟生等,他們的事跡誠然鼓舞人心,更有說服力,他們是對所有的人都適用的勵志人物,對我們的學生來說,似乎離他們比較遠,都是些傳奇的故事。2013年6月,畢業僅兩年的學生,從大連回母校來看望老師,他們在大連創辦培訓學校的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們在讀時,都有做家教的經歷,畢業兩年,參加了兩次全國的研究生考試,他們本身的數學與英語都是高分,在復習考研期間,他們就到培訓學校任職,一名學生還在新東方工作。家長渴望孩子成績提高而不惜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社會現實,讓他們看到了培訓業巨大的市場空間,學生與家長對他們喜歡更激勵了他們自己辦學的理想,于是選地址、租房子、宣傳、招生等諸多事宜就開始進行了,其中的艱辛與當下的發展與可觀的收入,也在激勵著他們不斷地前行,現在逐漸在培育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當他們走進我的課堂,面對學弟、學妹們,他們有很多話要講、可講,聽者與說者都意猶未盡,因為他們距離更近,因此效果更好。
三、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業模式的選擇與思考
走上社會的創業實踐或在營利性組織中的發展,是源于學生在校時有過經營的實踐。在與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1年畢業的幾個校友的聚會時,我們發現當年利用課外時間賣電影票(學生租片、租黑龍江省軍區俱樂部放映適合學生的一些經典大片)的人,20年后都走上了證券、金融與期貨方面的高層管理者與領導的崗位,這與他們當年倒賣電影票這一“有價證券”有關;而在讀期間,早早起來在宿舍門口賣餡餅的學生都搞起了實體經濟,自己創業居多,這又與餡餅這一“實物”產品有關,是有過經營的相似經歷促使了他們在這一領域走得越來越遠。
(一)創業模式屬于平民式的創業策略
大學生求學的過程,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支出,畢業后找一份穩定的相對較好的工作,或者能考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都成為家長的首選。而在中國,孩子就業上家長起到的作用更大,找“固定工作”的概念深入人心,因而再讓家長出資支持學生創業的可能性極小,對于某些富二代的子承父業事件,不在我們的研究之列。所以在學校的小小的經營經歷就可能說服父母及親友,從而獲得他們的支持,這一點在我們國家很重要,否則寸步難行。
基于上面的社會現實,大學生的創業模式一定是投入小、風險小的“平民”項目,對預期結果的判斷會是比較確定的,而不是大手筆的投資,那是不現實的。如送餐業、培訓業、快遞業、彩票站、品牌代理、連鎖加盟、網店與實體店的結合,有了這樣的經營過程后,便以較低的起點穩步開始走上經營發展之路,這為未來大的發展積累實踐、膽識與閱歷、市場人脈等內外積極的因素。
(二)基于創新創業實踐機會的思考
1.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專業實習方案。借鑒國內創新創業教育試點院校的經驗,對學院專業實習方案進行微調,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實習培訓計劃,在這方面,學院實習基地江海證券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他們年輕、富有創造力,能承擔可預見的適度風險,在充滿變化的證券業從業經歷的積累使得他們成了我們創業創新教育最好的幫手。多年的實習實訓,讓我們借助于企業的外部力量,有力地提高了學生創新的意識和經營實踐能力。
2.與企業專業人員協同制定可行創業模式的實踐
方案。我們利用每年暑期大三學生在哈爾濱為期兩周的專業實習,與江海證券的卓越經理們探討,為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創業模式選擇提供理論上的創意啟迪與實踐上的培訓。以專家訪談與小組研討的方式進行頭腦風暴,進行充分的論證,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
3.鼓勵學生在校園內開展創業實踐。每年的新生入學,新生報到的沿途及宿舍門口附近都是經營學生宿舍用品的“老生”,他們批發一些如床墊子、暖水瓶、臉盆、牙膏、牙刷、衛生紙等生活用品賣給新生,經營效果不錯。在校園成立“雙休日家政服務中心”、網絡營銷的創業實踐,使學生在資金投入極小、風險小的項目下進入創業的門檻,經受這樣的鍛煉,這一點很重要,讓小組成員體會同樣的創業感覺與積累經驗,為學生走上富有創造的人生打下基礎。
真正走上創業之路的大學生并不是很多,但比例在增加,尤其是工作一段時間才做出創業的選擇,這更是穩妥的。但是在學生高校就讀期間實踐性的教學、創新理念與創業教育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是必要的,會為他們將來走上社會的發展夯實基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其經營與管理的能力脫離經營與管理的實踐或模擬實踐是無法實現的,單純的課堂與書本教育,將會使他們越來越遠離創業的激情與能力的提升。
(課題組成員還有荊亞男,張儉鋒,王文超,陳超奇)
參考文獻:
[1]張永智,劉幼昕,駱東奇.構建經管類大學生創業模式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
[2]李敏娜.基于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教育研究,2103,(8).
收稿日期:2013-07-14
作者簡介:鄭立新(1968—),男,黑龍江五常人,佳木斯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 主要從事組織創新、教育文化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校企合作培養下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創業模式研究”(2012SJ007)階段性成果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