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淑蘭
摘 要:親其師信其道,實則就是指課堂要和諧高效。而做一名“和諧”“高效”的教師需要不斷努力。
關鍵詞:師生關系;課堂模式;教師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其實,這句話就充分體現了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和諧高效,“親其師”就是和諧,“信其道”就是高效。
做老師首先得擁有讓學生可信的道。做中學老師,尤為如此。我曾經崇拜過我的大學老師,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得太多了,他們的課堂大大滿足了知道得很少的我。曾聽過不少的優質課,影響最深的還是老師的博學,所以我也努力讓自己也知道得多一點,廣泛地閱讀,認真地思考、做筆記,大量地背誦……做中學老師,我們還得多一點點本領,跨學科,跨年齡,跨時代。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時代,學生知道得也不少,我們要帶領學生走向更深的境界,我們就得不停地學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否則學生就會無奈。做中學老師,我們還得讓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熱愛生活,尊重生命,感恩世界,積極進取。用你的知識影響人,用你的人格感染人。
其次,我們還得讓學生親近我們,也就是說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隨著時代的變化,師生關系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我們決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時代的學生,尤其是我們這些老教師。我們得放下架子和學生做朋友,我們得靜下心來聆聽學生的心聲,我們得謙遜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我們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陶行知說:“我們教育兒童的第一步,首先要承認兒童是活的,揣摸兒童的心理。”即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適時激勵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會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上。低年級學生尤其明顯,他們只有喜歡了所教的老師,才對所學的課程有興趣。地理教師一定要既做學生的師長,又做學生的朋友。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孕育著巨大的教育潛力。
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我充分地相信、尊重學生。我們知道,學生的智力因素各有差異,再加上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接受能力和鞏固能力肯定有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因人而異。基礎好的學生給其提供展示的機會,還要多耐心觀察基礎差的學生,一旦在他們身上發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小題大做”,給予熱情的鼓勵。學生哪怕在一小點上得到肯定,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從而逐漸遷移到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生便以主人翁的態度活躍在課堂上。
另外,我們還得擁有傳遞道的好方法,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課堂模式。針對這一點,我一直信奉這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培養起來了,和諧高效也就具備了。那么,如何培養興趣,這也是從教這么多年來一直思考并鉆研的問題,可悲的是教學生涯已走過了十多年,還沒有走出最理想的狀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在懵懂中進行著。回想自己曾經經歷的課堂,尤其是課堂學習中,也許是自己的積淀少得可憐,也許是老師對我這樣的學生調動還不夠,有多少次我是帶著無奈來聽課的,至今還記得對課堂發愁的樣子。等到我也當了教師,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學生也和我一樣經歷著課堂的無奈,甚至今天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好在我越來越意識到,這是老師不能漠視的問題,所以我極力找尋著讓學生愛上課的辦法,終于有幾節課我看到了學生的喜悅,終于聽見有學生說喜歡上課堂了。
老師經常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學生想,帶著這樣思維來備課,上課。學生就會喜歡自己的課堂,喜歡上自己的老師。也就能“親其師,信其道”了,也就是做到“和諧”“高效”了。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