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凱
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處于低迷狀態,困惑著每一位語文教師,尤其是面對新教材,不少教師反映作文不知該如何教。為此,對作文教學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作文教學;學生主體
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中漸趨成熟,走向對人文內涵的探索。在“人文”精神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活動中,以活動者的參與、感悟、接受、成長為根本目的,關注學生主體的活動和接受。“新課標”對寫作教學作了重新要求,其中明確地凸顯了寫作主體的地位。
一、豐富積累,堅持真實原則
寫作的源泉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文學創作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實感。體驗生活是興趣的需要,也是寫作興趣的源泉,對提高寫作水平是大有幫助的。這就要求主體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去積累寫作素材。
拓展生活包括以下幾方面:(1)個人生活。包括性格、愛好、心事、秘密、心愿、朋友等,不一而足。(2)學校生活。諸如校園、老師、同學、一節課、一次活動等,豐富多彩,不勝枚舉。(3)家庭社會生活,這一點包括含的內容更為廣泛,數不勝數。(4)廣闊自然。山水草木、飛鳥蟲魚、風花雪月,應有盡有,取之不竭。讓學生對以上種種多多觀察,用心體味,明白生活是創造之源的道理。除了作者親歷的生活經驗外,還應讓學生從廣播影視、報紙雜志等媒介獲取間接的經驗、知識、思想,廣泛的閱讀可以使學生豐富知識,獲得思想,明白事理,提高認識,并以此去觀察社會和自然,并分析社會和自然中的種種現象,提高其對生活的審美感悟能力。
二、創設情境,營造寫作氛圍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在作文指導中,要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的大腦感受到強烈的沖擊,感到興奮,產生濃烈的興趣。創設情境:(1)創設藝術情景,(2)創設問題情景。創設藝術情景就是利用想象,再現大腦中儲存的文題所需要的生活信息,用一幅幅生活畫面撥動學生的心弦。教師要把學生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讓其進入角色。例如,我在講《臺階》時,聲情并茂地朗誦,讓學生深深地去感到父輩的艱辛,關注農民,關注農村,同時也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實話實說。最后寫一篇《我的父親》的作文,確實字真意切,很是感人。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圖片、音像等資料,或利用名篇賞析、口頭作文等形式,為學生營造一種氛圍,以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創作的熱情和欲望,使寫作主體地位充分地凸顯出來。
三、發揮聯想和想象的作用,提升思維質量
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多種,實踐證明,演講、朗讀、辯論等活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課前選好題目,讓學生分成小組,預備教材,讓他們自己去選取材料。這樣就有一個廣泛閱讀的過程、一個比較分析的過程、一個鑒賞的過程和一個討論的過程,這無疑會對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較大的提升。只有提升了思維質量,學生文章的內容、層次、語言等這些與思維相關的寫作要求才能得到確切的落實。同時,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諸如口語表述能力、搜集資料能力、比較分析能力等等,這也是他們主體地位的充分彰顯。
總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努力貫徹新課標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注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在作文中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