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峰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意義在于,逐漸明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不斷邁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改革的要求,而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開始成為物理教學的主導,不斷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從實驗教學課堂組織形式入手,簡要淺析了這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物理教學;探究實驗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均衡發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
一、通過科學探究將課堂學習形式豐富化
初中物理是將物理知識與技能二者相結合,培養學生對于物理的認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過程,通過科學探究,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初中物理知識。例如,在《物態變化》一課中,教師將生活中最常見的物理現象入手,問:“冬天的衣服有水變成冰,再有冰直接變成水蒸氣,中間發生了哪些物理過程?”“水煮沸中間發生了哪些物理現象?”然后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再列出一些晶體,例如常見的食鹽,通過酒精燈加熱讓學生一步步觀察其現象,并由他們提出假設,從而在證明假設過程中逐步摸清什么是凝固、什么是升華等基本的物理知識,并通過這樣的經歷讓學生明白探究的重要性,并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豐富學習形式。
二、從生活入手,理論聯系實踐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初中物理來說,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是初中生最好的實驗素材。因此,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組織設計時,應該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物理現象,并通過生活素材做一些簡單的物理實驗,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還能拉近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都能夠理論聯系實踐。
三、利用小組模式豐富學習形式,讓學生學會多問、多思考、多動手、多探究
小組模式是學生之間通過組員與組員的結合,一起通過課堂實驗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教學模式之一,小組模式廣泛應用于實驗課堂組成過程當中。通過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多提出一些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由教師積極引導,利用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思考和動手過程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光的折射、反射”的課堂教學中,將筷子放入手中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筷子放入水中的那截被‘折斷?鏡子是根據什么原理看到人像的?”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討論并總結答案。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