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盧燕玲(1976-),女,潮州市湘橋區虹橋職業技術學校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秘書學科。
摘要:閱讀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意義重大,然而,中職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令人擔憂。本文探討了引導學生快樂閱讀的的三個實施途徑。
關鍵詞:中職生;快樂閱讀;引導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6-0072-02課外閱讀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然而,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令人擔憂。一方面是課外閱讀量少,另一方面是學生對現如今良莠不齊的課外讀物市場無所適從。學生普遍喜歡的是一些消遣性的報刊雜志,看到眼里的是奇聞趣事、明星生活、影視動態,還有一些女性化的小散文,不然就是恐怖小說、言情小說、漫畫,看完之后收獲甚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益有效的課外閱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1.發揮榜樣的作用
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自己先要有興趣。當學生發現老師喜歡閱讀時,往往會對老師所讀的書產生好奇心理。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及時推薦文章、書籍給學生,使學生對它們產生興趣。另外,教師還可通過評述各類讀物的好壞從而達到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閱讀對象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學生推薦自己欣賞的作品,還可與學生們一起評論他們所喜歡的恐怖小說、言情小說、漫畫等等作品的優劣,進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時教師的喜惡也就更容易影響到學生了。再次,學生間的榜樣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筆者有時會安排閱讀面較廣的學生向其他人介紹他們的閱讀心得,激發其他人的閱讀興趣。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想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以上所述,注意發揮榜樣的作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可有意識地結合課內知識,向學生講述某一名人逸聞,某一習俗、節日的由來,引發他們的好奇心。比方,有一次上課時筆者提到首飾當中的項鏈,當初人們并不是用它來裝飾自身形象的,而是來源于部落間的“搶竊婚”。學生當時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借此機會,筆者又向學生介紹相關書籍,布置閱讀任務。就這樣,指導學生進行有益有效的課外閱讀的目的便達到了。閱讀有時還可以借助影視作品的力量,如要引導學生閱讀精彩紛呈的《三國演義》,可以事先給他們播放《三國演義》的影視片段,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理順人物關系,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為自己列舉必讀書目
在教授嶺南版《語文》教材第三冊時,里面有篇《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的說明文,文章是向大家介紹有關書目的知識的。古今中外,許多大學問家都很重視書目的應用,盛贊它是“引出知識迷宮的線索”、“打開一切知識寶庫的鑰匙”。 如果能夠結合課文知識,指導學生制定一個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短時間內可完成的必讀書目,相信對調整學生課外閱讀方向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2.規定閱讀時間
僅制定了書目還不夠,還需要落實閱讀任務,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有益有效的課外閱讀的目的才能真正達到。中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畢竟有限,他們還需要老師采取一些措施,不斷地督促鞭策他們。如果能給他們規定一個完成閱讀的時間并且提醒監督,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習慣便會被建立起來。
3.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喜歡閱讀的人,都會有隨時翻閱書籍的習慣。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半篇文章,這樣的目的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氛圍,促進自覺閱讀習慣的形成。
4.創設閱讀環境
在班里,布置一個“好書交流書柜”,或是通過網絡建立“悅讀博客”,老師、學生將自己欣賞的文章書籍書目放置于此,大家互相傳遞閱讀信息,達到美文共賞。自然而然,學生會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
5.拓展閱讀范圍
假如學生課內學了朱自清的《匆匆》,便可向他們推薦朱自清的其它作品,或是同時代的其他文人作品,也可以是當代文人有關時光描述的作品,使他們的閱讀面得以拓展,聯想和比較能力得以提高。三、檢查閱讀結果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不足的情況下,還需要老師的督促、幫助,因此,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落實閱讀效果是有必要的。
1.每天從讀新聞開始
堅持每天看報紙、聽新聞,也是促進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習慣的方法之一。如何檢驗學生是否按教師所教的方法去改造自己的學習習慣呢?不妨每天從讀新聞開始。每天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安排學生輪流給大家讀讀新聞,既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又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能力與膽量。
2.交流心得,推薦好作品
當學生開始喜歡他們的課外讀物時,他們自然會與同學在閑聊中提及。此時,不妨將這些閑聊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們自由地傾談他們最近讀過的好作品,他們讀后的感受。當然,此時可結合課內教學內容來進行,比方嶺南版《語文》教材第一冊中的聽說訓練“復述”便可與此“閑聊”結合起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效果。
3.寫寫讀后感
中學階段的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很容易由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從而感觸良多。如果能夠引導學生把這些體會或感想寫下來,那么“讀后感”在學生的心中將不再可怕。當然還可讓學生將閱讀感受整理發布到博客上,增強他們的“閱讀自豪感”,引發他們的表現欲。在輕松完成對學生閱讀效果檢驗的同時,又完成了對他們的作文訓練。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讓學生們學會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們喜歡上閱讀,相信每位教師都喜而樂見!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