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梳理國內外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歸納了我國特殊兒童性教育研究的特點,分析了特殊兒童性教育研究中的不足,并總結了特殊兒童性教育研究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特殊兒童;性教育;現狀
自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性教育對于青少年成長的作用,對國家精神文明發展的影響,于是各國陸續開展了性教育。1942年瑞典開始在義務制學校中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性教育。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了青春期性教育。日本在二戰后也在學校開始了以傳授生理知識、性科學知識、性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的性教育。英國也在1980年制定了性教育的法律,規定地方教育當局有進行性教育的義務。
性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性知識教育,如,男女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生育過程、青春期發育和注意事項、性生活指導、計劃生育與優生、性功能障礙與性病的防治等。(2)性心理與性審美教育,如,不同年齡和性別性心理發展的特點、性心理功能障礙及其防治、性的美學與健美訓練等。(3)性道德與性法制教育,如,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與婚姻觀、批判“性解放”和“性自由”的思潮、建立性法制觀念、防止性犯罪的發生等。世界衛生組織(WHO)于197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對人類性教育問題做出了綱領性的決定,認為性健康是指有性欲的人在軀體上、感情上、知識上和社會方面的整合,并表現為積極地豐富和增進人格、交往及愛情。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精神文明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特殊兒童的教育,越來越關注特殊兒童的權益以及社會的接納程度,而特殊兒童的性教育成為不可避免的內容之一。
特殊兒童,廣義的理解,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表現在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既包括發展上低于正常的兒童,也包括高于正常發展的兒童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的兒童。在《美國特殊教育百科全書》中分為天才、智力落后、身體和感官有缺陷(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殘疾及其他健康損害、言語障礙、行為異常、學習障礙等類型。狹義的理解,專指殘疾兒童,即身心發展上有各種缺陷的兒童,又稱“缺陷兒童”“障礙兒童”。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多重殘疾等類型。各個國家規定的具體種類數量和名稱不盡相同,例如,美國的法令規定殘疾兒童有11類,日本的法令規定有8類。可以在發現殘疾后即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達到最佳的康復水平、減少殘疾的不良后果,從而得到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社會,成為社會平等的成員。
一、國內性教育研究現狀
通過對一些文獻參考分析,發現我國性教育研究雖起步較晚,
但是研究成果頗多,其研究特點歸納如下:
1.研究內容豐富
包括性教育模式、性教育原則、性教育教材、性教育課程設置等。國外一些國家的性教育模式,以及這種模式對于中國性教育的啟示。
2.研究的目的
主要有兩點,通過引進分析國外的可取之處,來為我國性教育的完善提供啟示;另一點,就是調查歸納分析我國的性教育的現狀,揭示我國性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對策。
3.研究領域涉及范圍廣
研究的領域涉及學前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特殊教育。
4.研究對象的多樣化,對不同群體的性教育的研究
群體劃分的標準是以對象的年齡特征、身份屬性或障礙種類等。例如,若從身份屬性來看,有對于留守兒童的性教育研究、對于農村青年的性教育研究;若從年齡特征來看,有對于青春期少年的性教育研究、小學性教育研究、3~12歲兒童的性教育研究等。
二、國內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現狀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對于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的時間多在2000年以后,并且研究的數量遠少于普通學生的性教育研究,根據特殊教育中不同對象,其特點歸納如下:
1.對于智力障礙兒童的性教育
其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智力障礙兒童性教育的現狀;智力障礙兒童常見的性問題;智力障礙兒童性教育的教學原則及內容;智力障礙兒童性教育課程的開發。
陳蓮俊(2009)在《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調查報告》中曾對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的性教育情況作了調查,調查發現:成年智障人士存在較強烈的性教育需求;家長和工作人員對性教育在認識上持肯定態度,但是在世紀的教學過程中仍有所回避;目前在機構中性教育教學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學材料缺乏以及工作人員教學能力的不足。
在《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教學研究》中,根據初期調查,組織編寫性教育教學方面的材料,對29名成年智障人士開展實驗教學,評估其教學成效。通過其調查發現,成年智障人士在接受性教育前,對性知識掌握不全面不科學,對戀愛交友技能需求強烈;性教育教學有助于智障人士對于性知識的掌握,但是效果保持不理想。
熊利平(2004)在《智力障礙認識性教育原則初探》中,討論了智障人士性教育的現狀和智力障礙認識發展的情況,闡明了智力障礙人士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著重論述了智力障礙人士性教育的一些原則:正面教育原則;正面教育原則;終身教育原則,綜合教育原則;循序漸進;注意教育技巧的原則。
熊利平(2005)在碩士論文《智障青少年性教育教學成效研究》中,通過對19名智障青少年進行15次課的性教育(性教育內容包括:生理與性別、青春期、兩性交往、自我保護),并通過對家長、教師、智障青少年進行前后測來了解性教學成效。通過對結果的討論分析,得出:(1)智障青少年存在不適應性行為表現,性教育或適當的指導非常必要。(2)智障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性知識嚴重缺乏。(3)短期的性教育課程沒有顯著改善智障青少年的性行為表現。(4)性教育顯著地提高了智障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他們的性健康和社區融合將起到推動作用。(5)性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智障青少年的性知識知曉率,對其行為的改變和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將有潛在的影響。(6)整體上講,本研究所選用的教育內容、教育原則和教學方法是有效的。(7)同一性教育模式在不同教育安置形式下教育效果無顯著差異。
毛榮建(2010)在《國內智障兒童性教育探析》中,探討分析了智障兒童性教育的問題,并提出了智障兒童性教育的內容和原則。并指出智障兒童的性教育是被忽視的,2003年特殊教育“十五”規劃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智障者的性教育問題,但至今為止智障者的性教育及其相關研究仍有很大空白,仍然和現實的需求差距非常大。
劉燦(2011)在《智力障礙兒童性教育中的問題、實踐與思考》中,通過調查揭示了智力障礙兒童在性教育存在家庭教育不足、學校教育缺失和教育方法不當的問題,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智力
障礙兒童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性教育目標、性教育的課程內容。
種華東(2011)在《智力障礙學生性教育的課程開發與實施》中,通過單一被試方法,利用開發的性教育課程進行實驗研究,對比基線結果,并對未來智力障礙兒童的課程開發提出了若干意見。
王雁,李海燕(2004)《韓國智力落后兒童性教育的發展及啟示》中,從性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幾個方面,對韓國智力落后兒童的性教育情況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因為自慰是韓國培智學校中智力落后學生出現率最高的性行為,所以對智力落后學生進行自慰行為的指導成了性教育中的核心課題;另外特別強調通過性教育讓智力落后學生認識到性行為的隱私性,教會其分辨公共場所及私人的隱蔽場所。關于智力落后兒童的性教育目標,不同階段有其不同的目標,并且運用的方法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講授法、時間法、主題活動、角色扮演游戲、集體討論和提問法等。
2.聾人群體的性教育
探討了聾人學校對于不同模式的性健康教育的研究;聾校性教育的現狀,包括聾生的性心理發展不成熟,對性知識了解的缺乏,并且聾生性知識的來源很少是父母和教師,而是錄像、網絡和書刊雜志,我國聾校的性教育是相對缺乏的狀態。
鄧潤平(2013)在《聾人性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中,結合特殊教學理論,設計出四中性教育的模式: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模式。
李彥群,姚曉靜(2013)在《邯鄲市聾校性教育調查現狀》中,對邯鄲市聾校30名聾生和10名教師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聾生的性心理有所發展,但還不成熟;聾生對性知識的了解相對缺乏;聾生的性知識的來源主要是錄像、網絡、書刊雜志,較少是從父母或教師那里了解的;聾校對青春期聾生的性教育相對缺失。因此,聾校的性教育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生理知識,還要對聾生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對聾生的性教育手段和方法要多樣化,運用多種感官讓聾生獲得科學的性知識;要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形成“三位一體”的青春期聾生性教育理念。
陳潔(2010)在《聾校性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中,通過對不同省份兩所聾校的九年級5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我國聾校性教育現狀為聾生獲取性知識途徑狹窄;聾生對青春發育過程中自己性器官的成熟以及外部生理體征的變化缺乏足夠了解;并且絕大多數聾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和婚姻觀。
三、國外研究現狀
Efrosini Kalyva(2009)研究分析了教師對高功能自閉癥、低功能自閉癥以及亞斯伯格癥這三類對象呈現出的與性相關的行為的看法。與高功能自閉癥和亞斯伯格癥相比,低功能自閉癥呈現出更少的可被接納的與性相關的行為。通過研究發現,非常有必要對自閉癥候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
Zafer Bekirogullari(2011)的研究通過對教育心理學家與特殊教育教師進行隨機的半結構化訪談,來了解他們對成年孤獨癥性教育的不同方面的看法。教育心理學家認為與普通個體相比,孤獨癥兒童在智力和生理的發展上都有所不同,并且在社會性及社會交往上落后于普通個體;特殊教育教師認為孤獨癥個體知識在社會性和交往上落后于普通個體;多數教育教師認為如果對孤獨癥兒童不給予適當的性教育,那么孤獨癥個體的壓力感會上升,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對孤獨癥個體如果不給予適當的性教育,他們會出現攻擊異性或產生同性戀行為等交往的問題。
Balázs Tarnai,Pamela S.Wolfe(2008)在研究中討論了社會故事法對于孤獨癥個體性教育的作用,以及為孤獨癥個體的照料者和教育者提供一下對于孤獨癥個體在健康和性生活方面的建議。
通過對一些外文文獻分析,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就已有對智力障礙兒童、聾童的性教育的研究,在近十年中,性教育多是集中在以孤獨癥為研究主體。
四、分析與總結
通過對文獻分析,發現特殊兒童的性教育問題漸漸成為我國性教育中熱議的焦點。然而,與國外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相比,我國的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仍存在很多的不足。
第一,我國特殊兒童的性教育可以說在近十年才剛剛起步,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教育目標、教育原則以及課程設計的初探階段,尚無可具體操作實施的教材以及教學方法。
第二,目前我國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中,多是對智力障礙兒童、智力落后學生或以聾生為對象的,缺少以孤獨癥等其他兒童作為對象的研究。而孤獨癥兒童的性教育研究恰是近十年來性教育研究中的熱點。以不同兒童為主體的研究將是特殊兒童性教育研究發展的趨勢之一。
第三,目前對于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多是定性研究,或是理念理論的引進,缺少定量研究。這也是該領域有待深入的方面。
總之,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平等,為了更好地發展特殊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在特殊兒童的性教育研究中,以定量研究為完善特殊兒童性教育的依據,以先進的理念為導向,科學的引進國外的理論及成果。
參考文獻:
[1]車文博.心理咨詢大百科全書.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48.
[2]樸永馨.特殊教育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3]陳蓮俊.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調查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09):19-24.
[4]陳蓮俊.上海市成年智障人士性教育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2008:37-42.
[5]熊利平,張文京.智力障礙人士性教育原則初探[J].中國特殊教育:2004(07):60-62.
[6]熊利平.智障青少年性教育教學成效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5:15-20.
[7]毛榮建.國內智障兒童性教育探析[A].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
[8]劉燦.智力障礙兒童性教育中的問題、實踐與思考[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6):32.
[9]種華東.智力障礙學生性教育的課程開發與實施[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1:1-7.
[10]王雁,李海燕.韓國智力落后兒童性教育的發展及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4(01):84-88.
[11]鄧潤平.聾人性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3(06):24-26.
[12]李彥群,姚曉靜.邯鄲市聾校性教育現狀調查[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08):97-101.
[13]陳潔.聾校性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08):269-270.
[14]Efrosini Kalyva. Teachers perspectives of the sexuality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09,4(3):433-437.
[15]Zafer Bekirogullari,Cennet Gulsen,Kamil Soyturk.The In-formation and Attitude Levels of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Sex Education for the Adolescents with Autism[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
(12):638-653.
[16]Balázs Tarnai,Pamela S. Wolfe. Social Storie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Persons with Autism/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J]. Sexuality and Disability,2008,26(1):29-36.
作者簡介:趙蘊楠(1983-),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特殊兒童評估與早期干預。
(作者單位 四川文理學院)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