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泉
摘 要:主要針對浙江省臺州市農村普通高中體育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提高農村普通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農村普通高中;體育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我們臺州市農村普通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相對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說,無論是在教學客觀條件、教學理念,還是在教學實踐上都明顯落后。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和實施新課程,筆者針對自己本區農村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顯著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問題一:教學觀念滯后,各級對體育教學重視力度不夠
雖然國家規定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活動的時間要達到一小時,但就我們現實的體育課程及體育鍛煉時間安排來看,卻是隨著學生年級的上升,高考的臨近,學習壓力的增加,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學生上體育課時也懷揣英語單詞本或是各門科目的速記知識要點趁老師不注意躲起來背,加之有些任課老師還會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借”用體育課,就連一周一節體育課的時間和質量都無法保證,更別說是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了。越是臨近高考,所有的學生越是整天貓在教室里苦拼苦讀。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也曾去城區高中了解過,其體育的開課率以及每天體育鍛煉時間明顯高于農村高中。這樣的教學現狀也說明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領導單純為了追求升學率,大大地縮減學生體育課時及體育鍛煉時間,忽略學生的體育教育及身體鍛煉。
對策一:加強對于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監管力度
首先,政府應該改變單純用升學率來判斷學校好壞的不良傾向,將體育工作列入學校全面評估的條件中,加強對農村普通高中體育工作的規章制度的建設,從而幫助農村學校逐漸實現規范化和科學化。同時還要不斷發現農村體育教學工作的先進學校典范,樹立榜樣,為其他的學校樹立標桿,指明方向。其次,學校領導和老師要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提高對于體育教學的認識,改變“重智輕體”的錯誤思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積極地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趕超新課程的步伐。
問題二:農村學校體育師資力量薄弱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體育知識的傳授者和引導者,數量充足且專業素質達標的體育教師是實現農村高中體育課堂高效教學的重要保證。但就我們臺州市農村學校里的體育老師來說,仍有相當高比例的非體育院校專業出身的老師在擔任體育課。雖然這幾年各級師范院校體育院系專業或體育大學大量招生并相繼培養出大量的體育專業教師人才,但或許是出于未來總體生源萎縮出現教師超編的顧慮,也或許是優先保證招收語、數、英等“主科”教師的編制傾斜等原因,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編制招考中給出的體育教師招收名額并不多,一方面給體育教師或兼職體育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壓力和業務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兼職體育老師整體專業素質缺乏,面對體育場地和設備的限制,不能自編教材,隨機應變,課堂教學一盤散沙。
對策二:加強農村體育師資力量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于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提高在偏遠農村地區的教師待遇,減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吸引更多的優秀的體育教師投身到農村教育中來;其次,政府和學校都應該多關心農村教師的生活,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特別是體育老師針對課余鍛煉的指導方面的課時報酬,使其能對農村的教學產生情感,穩定教師團隊,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充分的肯定;最后,學校要加強對一些專職或兼職的體育教師的培訓,組織他們進行教學進修或是觀摩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專業文化知識,豐富自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
問題三:體育教學客觀條件的制約
體育場地及器材是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客觀條件和物質基礎。就我國的教育規定來說,每一個中學生的人均體育場地應達到6.8平方米。但是,我們臺州市地區農村高中里,學生的人均場地面積遠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就拿我校的體育場地來說,因周邊環境的局限,無法建造標準的400米田徑場,只能勉強建成一個300米的田徑場,并且因為球類場地的缺乏,后來又將田徑場中間的草坪全部鏟除,水泥硬化后設置了4個籃球場地,體育館被改作圖書館之用,全校的體育場地全在這里,另有十幾張露天的水泥乒乓球桌因臺面風化凹凸不平無法使用,對于一些消耗較大較快的體育項目,例如,羽毛球,學校總是舍不得買球添置,導致器材室出現有拍無球的情況。遇到體育課多的高峰期,整個小小的田徑場被上十個班級占滿,且由于器材缺乏,課的內容單一,學生對體育課毫無興趣可言。
對策三:加大農村體育場地、器材的資金投入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尋求教育部上級的撥款和學校自主籌備資金相結合的方式,獲得教育專項資金,并最大限度地完善體育場地建設和購買體育器材;其次,還可以通過社會救援捐助,在社會上號召一些有愛心、關注教育發展的熱心人士、企業,幫助和支持農村高中體育的教學工作;最后,我們也可以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在當下資金、場地、器材緊缺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因地制宜,改善體育活動環境。號召教師和學生一起,集思廣益,就地取材,自制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來滿足我們體育教學的需要。
問題四:農村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致不高
學生是課堂體育學習的主人,體育教學活動的好壞以及效率的高低,都由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得的身心健康的多少來決定。但是就我們臺州市農村普通高中學校體育教學的調查和了解不難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但是他們都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運動項目。但是大部分的學生也都不喜歡教師組織和安排的體育活動,而是更喜歡自主自由的活動,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是因為體育課即意味著“自由活動”。
對策四:找出學生沒有體育興趣的原因,對癥下藥
在農村普通高中體育學習中,由于種種不同的原因導致了學生應有的體育時間被剝奪,這也造成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淡薄,從心底里覺得上不上體育課都沒多大關系,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在體育課上也表現出對體育運動漠不關心,能躲就躲,能逃就逃,沒有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1)及時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指出:“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重視終結評價而忽略過程評價的教學狀況,強化過程激勵,發展和創新的功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在體育活動中,及時且恰當地進行鼓勵和表揚,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2)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運動實踐獲得身心健康的發展,尋找運動中的快樂,從而激發體育興趣,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和習慣。(3)設計出彩的教學方法。科學、規范、合理的體育場地、器材的安排,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建立體育學習氛圍的前提,也是學生完成體育運動、掌握體育技能的序曲,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場地和器材的便利,吸引學生注意,使他們產生參與鍛煉的需要和興趣。(4)可以利用競賽,提高學生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能力,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謝小丹,王世良.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8(01).
[2]趙支松.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體育教學之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新橋中學體育組)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