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光
摘 要:車工實訓是機械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實訓課程。通過介紹項目教學法的作用和特點,描述結合師資、設備實際,項目教學法在車工實訓教學中應用的過程。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項目實施;項目評價;車工實訓教學
車工實訓教學是機械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實訓課程,實踐性很強。實訓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操作、團結協作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結合實訓教學的特點,在車工實訓中引入項目教學,可以將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的特點
項目教學法來源于德國的職業教育,是適應德國“雙元制”培養學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項目教學法以能力模塊為項目單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協調、咨詢引導及示范作用,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會學”,實現三個“中心”的轉變: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由教材為中心轉變為工程項目為中心;由學生課堂接受為中心轉變為實際工作為中心,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征。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教學法在應用中有如下特點:
1.項目教學法引入現代培訓新理念,強調以學生為認知的主體,通過學生的“感受”產生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動作的本質,加速學生的認識過程和能力培養。
2.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是體驗真實、發現需要、提升能力、運用知識的過程。采用項目教學法,可以在實踐與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認知的過程,通過實踐掌握知識,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技術能力,有助于建立相關知識的鏈接,由此促進學習的“飛躍”。
3.采用項目教學形式支撐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調動學生探索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項目教學法在車工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就是一種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在行為導向教學法中最具代表性,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完成項目、職業體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向主動性、探究性、創造性、應用性的學習方式轉變。我們結合學校的師資和設備條件,在車工實訓中充分運用項目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項目準備階段。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設置情境,布置工作任務,提出具體要求,設計項目任務書。
2.項目實施階段。(1)組織學生學習與項目相關的基礎理論,學習機床操作安全知識,基礎理論的學習時間要適中,我們在實踐中一般按理論、實踐1:2開展教學。其次,進行示范操作,示范操作就是實訓教師把規范的、標準的技術動作演示給學生,便于學生模仿,通過練習形成自己的技術動作。最后,將學生5~8人分為一個小組,各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搭配,每組2臺CA6140車床。(2)將任務書分發給各小組,學生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和項目相關介紹,在教師引導下組織教學資源,利用教材、筆記、網絡資源等進行信息搜集,學習與探究該項目包含的主要基礎理論知識。獲得完成該項目相關的其他專業知識和學生缺乏的實踐經驗,要求學生自行編制加工零件的工藝規程。(3)項目加工,學生根據自己編制加工零件的工藝規程進行加工操作。這一過程是學生對基礎理論學習的延伸與提高,是學生獲得專業職業技能的重要階段。教師要鼓勵他們按他們自己編制的工藝規程加工,允許學生出錯。作為實訓環節,教師要在指導中有意引導學生認識課本知識與該項目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這階段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的技術問題,對個性問題個別指導,對共性問題應集中指導。
3.項目評價階段。(1)進行過程性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方面,根據學生在單元學習和項目任務完成中的體驗作出評價。每組學生發放一張學生評價表,按照預習情況、課堂表現、實驗實訓情況、小組中的表現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一項目一評或一周一評。(2)進行終結性評價,設置在每個學習單元或項目任務完成之后,主要以“書面”或實際“操作”等形式來完成。在評價過程中注重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通過評價的過程與結果,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及時總結,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施行的評價是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發現、分析、解決、總結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還具備團隊協作能力、信息搜索和處理能力、表達和創新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使職業技能鑒定、實訓、現場教學合一,滿足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作者單位 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