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偉+李有聲
摘 要:中職工作學習一體化教學模式(以下簡稱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中職教學改革最有代表性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其內容在不斷豐富,其形式在不斷完善,其效果在試驗中不斷顯現。本文從四個角度就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如下研究。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現代學徒制
課 題: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中職五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階段成果之一,主持人:李貴強,課題編號:JG13EB073。
一、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及特點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生自主學習要求進行一體化教學的課改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教學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它具有傳承性、創新性的特點。
1.傳承性
翻開葛偉星、關松林主編的《簡明中國教育史綱》,不難看出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傳承性。如教育家徐特立在《怎樣進行自然科學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生產是教育內容,同時也是科學的內容。”并在《解答關于教育方針的幾個問題》中進一步闡述:“我們要學生學習普通的必要的基本知識,要學生參加某些生產勞動并學習這些生產上的技術和道理,都必須對培養目標(教育方針),極力講求效果。”又如,1925年教育家陶行知到南開大學講演時,仍用教學合一為題“張伯苓先生擬改為學做合一,我于是豁然貫通,直稱為教學做合一。”陶行知認為,在生活里,教學做是一件事的三個方面:對事是做,對己發展是學,對別人的影響是教。他舉種稻為例說,種稻要在田里做起,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然而我們今天提出的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從徐特立的“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傳承演化而來的。
2.創新性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做合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體系教學,更新了教學條件:一體化場地、一體化師資、一體化教材、一體化載體。創新了教學過程,按照典型載體技術與職業資格的不同要求,實施不同層別的能力培養和模塊教學。變“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特征為一體化教學特征:學校辦學與企業管理一體化、企業車間與實訓教學一體化、學校學業與企業職工一體化、實習任務與生產任務一體化。實現了一體化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二、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和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區別與聯系
1.兩種教學模式的區別
主要是適用范圍或教學層面不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適用于專業理論教學,偏重于理論、基本技能教學,重在掌握知識和技能層面上的教學。而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適用于專業實習實訓、頂崗實習、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等,重在知識和技能應用層面上的教學。
2.兩種教學模式的聯系
兩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相同,都是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教學模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基礎,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展。兩者符合“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也符合“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學習規律或教學規律或工作規律。
三、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與現代學徒制的異同
1.教改層面差異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政府資助立法為保障,學校主導實施為前提,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改革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度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它吸收了傳統學徒制“邊看、邊干、邊學”的現場學習優勢和學校教育制度“系統、高效”的理論學習優勢,是當今中職學校正面臨的一場戰略性、深刻性的教學制度的大變革。然而,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國家人社部試點推行的教學模式改革層面的全新的嘗試,是現代學徒制度改革的前奏。
2.教改目的相同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與現代學徒制度兩者教改的目的相同,都是以打破傳統學校課程體系,構建工學結合專業課程體系為突破口,通過現代教學制度、手段和過程,力求解決學校職業教育專業與職業分離、理論與實踐割裂、學習與就業脫節的現實困境,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
四、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再認識再完善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升,師生滿意度較高,但也存在著尚未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們再實踐、再認識、再完善。
1.硬環境不具備很難實施
筆者所在學校近年實施了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引進了先進教學設備,重建了實訓室,新建了各種現代化設備實驗室,正是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的硬環境,為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師資不過硬實施效果不佳
有了過硬的教學環境,師資不過硬也是“怯”相百出。對于那些先進的教學設備,許多老師并不敢用,他們雖然經過培訓,但只會一些皮毛的東西。所以,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嚴格執行教師到廠礦實踐的制度,合理調配教師的使用,利用自然減員名額,招聘企業的“能工巧匠”,打造過硬的教師隊伍,以適應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
3.教學過程要求真務實,不能流于形式
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要認真按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案執行,注重教學過程:第一,教師要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評、做中考、做中進步”,每個環節都要求認真務實,不能流于形式;第二,課堂教學管理或現場教學管理,教師要嚴而有序,學習小組不要分得過大,3~5人為宜,每堂課每個人都要有所得,不能每個小組只有一兩名會,而多數人不會,致使小組學習流于形式;第三,要加大教學設備的使用率,以滿足教學要求為準,滿足實習、實訓、實驗材料的供應,不要因為教學成本倍增而偷工減料,要起用“教學工作說明書制度”,否則應使用的教學設備不用,應該用的實習、實驗材料沒有用 ,就會使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流于形式。
4.深化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
新的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出現,是中職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必然產物。為更好地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揚棄學科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工學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不僅便于教學監督檢察,也讓任課教師知道怎樣實施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正確的,是學校教改所提倡的。并且建立學校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小組,研究學校某些專業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現狀,定期召開教改工作會議及研討會,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使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有信度、深入有強度、推廣有力度。
總之,中職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廣泛,需要調動政校配合的積極性、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師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科研小組參與研討的積極性,這四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才能使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有效和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享茍.現代學徒制要以學校為主導[J].職業技術教育,2013(24).
[2]葛偉星,關松林.簡明中國教育史綱[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遼寧工貿學校、遼寧煤炭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