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瀏
【摘 要】在教學中,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育的一個重要轉變觀念。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它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生物教學 科學精神 創新素質
1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1.1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發展的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民族精神的創新是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因此,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以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已在全國實施。通過創造性教學實踐,注重學生的創造性的智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經驗,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1.2創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探究性學習是接受改革傳統學習的補充,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方法,通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逐漸遷移到所有的生活和學習中,來彌補 “知識”轉向“能力”不足。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促進學習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新素質的培養
2.1培養創新意識
激發求知欲。在高中生物學中緒論是非常重要的,講得好與壞,學生對這門課程是否有興趣直接相關,所以,應當重視緒論這一節課的教學。通過實踐,在緒論這一部分中,作為現代生物科學的內容,是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前者效果更好。例如,講克隆技術的形成,人類基因組項目,科學家從分子水平,深入了解疾病發生的機理,用這種理念開發新的藥物,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激發愛好與興趣。興趣是獲得知識的內在驅動,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對這個學科感興趣,成績一般都比較優秀。因此,如何促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例如,從緒論課開始,提出干細胞,它激發了學生利用干細胞來解決醫學問題,讓學生保持挽救生命的信心和決心。另一個例子,玉米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用刀將玉米切兩半,一個煮沸10分鐘,在將兩個玉米放入培育器,倒入紅墨水,洗去浮色,觀察等待。為什么種子被煮沸的成了紅色?學生們得出結果,選擇性細胞膜是生命活動的體現。學生們不僅學習容易,也喜歡生物學,懂得了生物學學習方法。
2.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使用探究發現、啟發等方法,教給學生自覺鉆研學習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培養自覺實踐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另一方面,出示了一些典型的問題,教一些感性教材,提出思考要求。適當地提供給學生建議,使規律性若隱若現,非本質的時有時無,使學生疑惑,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趨勢,然后讓學生的對資料分析和研究,總結和回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緒論中,提出病毒是生物?人為什么會變老?為什么老鼠怕貓?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再例如,神經調節的現象和問題:有人過馬路,突然發現一個超速的汽車,他立即避開,這是人類的神經調節的結果。人類或者動物,神經調節是如何調節?學生通過探究現象的思考,逐步得到正確答案。
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傳統的觀點認為,創新是少數人具備的突出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然而,傳統的概念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創新,創新的潛力不是少數人才有的。通過方法教育,人是有創造潛能的。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雖然,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但這不是唯一的方式。不能把培養創新精神認為是課堂外的東西,這是片面的、錯誤的、不科學的。課外活動只是延伸了課堂教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老師應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提高這方面的素質。
3 創新素質培養的建議
3.1應建立相應的創新教育環境
必須采取措施,改革素質教育,促進教育管理創新的新模式。對管理的目標和方向,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創新教育為核心。在教育結構設計,逐步體現全面、開放、多元的思想。注意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多些自由,少些戒律;多些激勵,少些批評;多些特色,不遵循相同的模式。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就沒有學生的創造性。目前,應作出努力,解除傳統的應試教育下對教師非理性制約,讓老師在放松的環境,發揮最大限度的創新潛能。
3.2完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系統是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評價內容目前存在太嚴格、統一、單向的現象,主要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作為學校的評價體系,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體現了全面發展要求,也反映了該評價體系的個性發展。綜合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全面性有助于形成學生完整的智能結構,是學生創造性的基礎。然而,每一個學生先天的條件是不同的,這種差異也是學生個性的基礎。因此,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應多樣化,根據學生的特點,評價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從多方面、多角度提供一個完美的自我指導,這樣的評價不會導致學生心理壓力,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驅動力。這將有助于建立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并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并形成自己的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
【參考文獻】
[1]徐作英,趙廣字. 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黃福康. 論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D]. 江西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