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金
摘?要:小學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中是比較重要的階段,小學的義務受教育時間為六年,比初中教育整整多出了三年,小學是一個孩子培養興趣、養成習慣的黃金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以后的發展影響很大,甚至對一個人一生的性格愛好都會產生影響,而數學是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數學教學中占的比重比較大,它也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應用題有利于培養孩子發現實際問題、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學到的數學知識非常有限,所以總體而言小學數學在整個數學教育階段不是很難。但是考慮到孩子們身心發育沒有完全,思維習慣還沒系統形成,小學數學的教育同樣需要講究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小學數學中孩子們主要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有四則運算、初步的概率統計、圖形的計算等問題,這些問題考核的方式主要以應用題的形式出現在同學們的試卷上。應用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占的比重比較大,相對于其他題型來說這種題型解決起來比較難,學生普遍對它們有恐懼感,如何讓孩子們輕松高效地解決應用題難題成了教育工作者所要考慮的問題。
1.小學數學應用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新的形勢下,應用題考查的是學生們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與以往只追求難度的模式不同,新模式更注重的是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想法,所以說現在的教材有關應用題的例題比較少,一些教師不能夠正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往往采取“題海戰術”來解決應用題難題,這種方法在過去的確起到了效果,但從長久來看,對學生的成長不利,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思維得不到發散就會使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單一,達不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很少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逐漸變得很低,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對應用題產生厭煩心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學習數學就是單純的以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為目的,這樣的話,我們的數學教育就是失敗的,因為數學不單單只是固定的公式和方法,數學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解題能力的培養,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促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方法
應用題本來就是一種以實際生活為解題背景的題目,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它的實際聯系性不強,有向計算題型發展的趨勢,加強應用題與實際生活的結合更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們覺得應用題比較難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們不能夠正確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往往自己理解的意思并不是題目中所想表達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理解題目的含義,教他們如何一步步地理解題意,如何根據題目中的語句,提煉出題目中的關鍵字眼,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所要求的目的,培養學生們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有時候學生對著題目中長長的文字找不到一點思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圖示的方法將題目中表明的或者隱含的關系表示出來,遇到那些比較抽象的應用題,學生們光靠眼睛是解決不了的,還有可能越看越難懂,如果能夠掌握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么問題就變得簡單了,簡化題意,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通過畫圖,將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更加直觀地反映出來,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們解題的效率。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里面有兩個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解題方法那就是分析法和綜合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綜合法掌握理解起來更容易,綜合法就是要求學生找出題目中的所有條件,利用自身所學習到的數學方法和知識,沿著題目中的條件去思考出問題的結論,這種方法思路簡單,且容易理解。而分析法就相當于綜合法的逆過程,分析法是先考慮到題目所給的結論,然后將結論與條件進行對照,找出與結論相吻合的條件,最后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它可以鍛煉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它要求學生們通過逆向思維,掌握已知條件的邏輯關系,然后通過自己所學的數學模型最終解得題目中所要求的未知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時學生們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們在會解答了一個題目之后,老師將題目中的數據更改,學生就又不會解答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同學們沒有養成一題多解的習慣,有時候解答一道應用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種,教師往往會推薦學生選擇簡單的那種方法,其實這樣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學生對同一道題目進行多方法解答,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能夠獨立思考。
教師是一個神圣而又光榮的職業,教書育人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教學也要講究科學,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作為最為重要也是教學之中比較難的課題,教師們應該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模式,創新出更多的與時俱進的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蔡菲菲.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3(70):67.
[2]連滿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J].市場論壇,2010(10):92—9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