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映
摘 要:高效課堂成為課堂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高效課堂主要指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益,只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取得了高效益的收獲,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歷史教學;效率 ;重要性; 興趣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感到歷史知識離我們很遠,學習歷史毫無意義。因此對歷史學習失去了興趣。在此情況之下,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意義,并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努力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使學生明確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1.“學史使人明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彼抉R遷說過:“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著名的天文學家竺可楨,正是在研究了我國史志、方志、古詩、游記,掌握了中國古代氣候變遷的線索之后,才寫出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這篇著名論文。
2.歷史教學是愛國教學的主要途徑。中國歷史為我們提供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量素材:可以利用中國古代史上輝煌燦爛的文明、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蜚譽世界的陶瓷、絲綢、四大發明、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等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稱贊;教材中記載了大量歷史人物的愛國名言。歷史教材中還有大量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素材。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它可以增強學生自立自強的信念,懂得強國的重要意義。世界歷史教學中也有廣闊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3.可以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在歷史教學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犧牲我一個,幸福后來人”等詠志詩句有利于培養學生以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司馬遷、羅斯福身殘志堅的事跡,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矢志不移的頑強意志;鄧小平、彭德懷等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笑對挫折,胸懷坦蕩的意志品格。
4.學史可以明事理 。通過對哥倫布、拿破侖等歷史人物的評價,讓學生掌握一分為二這把鑰匙,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提高判別是非的能力;通過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使學生懂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人民大眾與領導個人作用等之間的辨證關系,并以此說明歷史發展的規律。
學生明確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再學習時定會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講究開頭,激發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泵抗澱n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第一課的歷史教學時,教師要聯系課本內容,向學生介紹歷史學習的意義。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歷史教學: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或讀過許多歷史故事,看誰能講出秦始皇、曹操、秦檜、劉胡蘭分別是什么時期的人物?他們是怎樣的人 ?這一問題的提出,頓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少學生七嘴八舌在議論。我先后叫了幾個學生來回答,但他們的答案都不夠準確。這時,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讓學生明白我們學習了歷史,就應懂得怎樣做人。我們應當做象劉胡蘭那樣的人,有遠 大的理想,高尚的氣節,將來才能為建設祖國多作貢獻。這樣為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奠定了基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創設情境,以情求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痹诮虒W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如在講“漢朝”和“西域”的相關知識時,我告訴學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為了聯絡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在講到張騫帶著100多人剛走出漢朝邊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時,學生為張騫的安危擔憂;當聽到匈奴人想讓張騫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幾年,而張騫始終保持漢節,忠于祖國時,學生被張騫臨危不懼,忠心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繼而聽到張騫終于找到悔會逃出時,學生又為之歡欣鼓舞;當再次得知張騫歷盡千難萬險,從大月氏返回漢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時,學生又一次為張騫的命運擔憂;當知道張騫好不容易在經受13年的磨難之后,終于和另一個人回到了長安時,學生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對這個故事具體情節的生動描述,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極大興趣,尤如身臨其境,為張騫的命運時憂時喜,同時又加深了對張騫 這個歷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張騫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這時我又強調張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探險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得到頻繁的交流,并為后來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使新疆地區正式歸于中央政權的統治之下和開辟“絲綢之路”打下了堅定的基礎。這樣以情感人的教學,使學生對張騫在歷史上作出的重大貢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途徑還很多,如巧講典故,以奇引趣;精讀詩詞,以詩牽趣;編寫歌謠,以歌 導趣;設置圖表,以圖增趣等等,只要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 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 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