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松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和新教材的使用,舊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如何應對新課程新教材的教學,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數學教學 創造力 素質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長期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不少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寶貴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雖然其中有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借鑒、推廣,但是傳統課堂中學生學習主人地位不能充分體現,弊端很多。因此,我們在吸取他人經驗的同時,要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探索、創新,以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數學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創新,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真正達到“樂學”“會學”“提高”“創新”。
但是,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是不敢對學生放手,處處都是教師領著走,就像對待襁褓里的嬰兒,從小學到初中,就是到了高中也是如此。不能給學生自由,不能發揮他們自己的聰明才智,學生就這樣一天天被抱大了,離開了教師,他們就不知該干什么,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探索知識的能力被無情地扼殺了,而我們卻在抱怨這些學生不給安排具體的任務就不知道干什么,豈不知這些苦果都是我們一手造成的,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給學生創造和探索知識的機會,使學生整天埋在作業堆里不能自拔。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通過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的學習不能由教師包辦,要給他們一展身手的空間和時間,給他們創造的自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沒有經過鍛煉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路。
結合以往教學的經驗和新的課程改革的觀念,在實踐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經驗:1.三先三后;2.三結。
一、三先三后
所謂“三先三后”即要培養學生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寫作業,先思考后發問。
1.先預習后聽課。要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數學教學中可以使用導學案,導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在預習中完成導學案中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能夠自己動手做的實驗必須自己做,實際操作也盡可能地自己去理解完成。如有部分同學不能正確地完成預習任務,再以小組活動討論交流展示,同學們的“討論交流展示”,即是把自己想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小組內解決,這就是學生的提高。
課前預習是自己的獨立探索,無需教師以往的“滿堂灌”,培養了學生探求知識,渴求知識的欲望,學生有了成功的喜悅。
2.先復習后寫作業。這是對學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以往學生寫作業是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沒有什么積極性,作業是在給教師寫,給家長寫的,而現在讓學生先復習在熟悉的基礎上去寫作業,使他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知識的樂趣,完成作業,不是先交給教師而是學生小組內交流,給他們自主改正的機會,然后再由教師批閱,保護了他們的自尊,體現了學生自身的價值。學生的作業都非常認真,而且都想別出心裁,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3.先思考后發問。以往的學生動不動就說“不會”“老師您看見這道題怎么做”等,現在經過自主探索的培養,學生的疑問先是自己思考,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先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探討解決,組內解決不了實現組間交流探討解決,如有疑問或解決不了再問教師,和以前相比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想法。
二、三結
“三結”:即是培養學生進行總結,“一節課一個總結,一天一個總結,一個單元階段一個總結”。
1.“一課一結”即讓學生寫出本節課學了哪些知識,獲得怎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了哪些提高,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和同學教師交流提高,寫在筆記中或導學案上,這就是學生的財富。
2.“一天一結”是自己對一天所學的知識及作業中反映出的問題的分析總結和反思,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哪些還需要鞏固等。
3.“一個單元一個階段一個總結”是學生對某個單元知識的梳理和歸納,找出自己的弱點、不足,把知識系統化、調理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滿足、自我賞識的過程,人人都有成就感。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時,有的學生把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追擊問題、火車錯車問題、過橋問題、環行問題整理得非常好,與同學交流后,對其他同學的影響非常大,都積極地去整理、歸納。這樣學生在歸納、分析中提高,體現了自我能力,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通過以上“三先三后”“三結”的鍛煉,使每個學生都清楚自己哪些知識不足,還需補充,知道自己需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能使學生自主學習,探求知識,不必總由教師牽著走,一改以往教師不留作業,學生就不知干什么的狀況。
以上是我在新課改中的幾點感受,總之,運用新理念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需要我們大膽放手,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進步,在實踐中自主探索,讓每名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這樣學生才能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永義.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8).
[2]余文堅.新理念 新做法 新效果——初中數學課改教學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5).
[3]唐進力.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微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3).
[4]劉偉.淺析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10).
[5]李嵩.淺談初中數學在課改中的認識[J].快樂閱讀,2011(02).
[6]林良為.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多元化教學的反思[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5).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