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剛
摘要: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限制了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發展,而新時期的課改大潮推動和促進小學科學不斷探索和發展自己的課程資源。尤其處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如何開發具有自己本身特色的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本文對此問題做出了深入的探析,希望課程資源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小學科學課的深度和厚度,更能通過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促進城鄉結合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城鄉結合型 小學科學 課程資源 開發途徑 探析
處于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因為所處環境的特殊性,在開發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時困難重重,但是城鄉結合部又為課程資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背景,使課程資源為小學科學課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拓展了科學課的深度和廣度。
一、現階段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情況和不足之處
對開發和利用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重視程度不夠,不清楚課程資源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小學科學課的進行,更完美地實現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小學教師很長一段時間認為課程資源就是學生手中的科學教科書,認為開發課程資源就是重新修訂教科書,挖掘和拓寬教材原有知識,這種誤認為小學科學教科書等同于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現象致使我國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止步不前。
有些學校不僅把教科書等同于課程資源,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課程資源實施的空間、開發的主體以及資源所包含的內容也是止步不前。比如從實施空間來看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空間除了學生上課的班級課堂就很少有別的,讓學生的班級課堂作為課程資源的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主陣地,學校很少為專門的課程配備專門的應用教室、圖書室和應用場地等,這就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低下落后。從開發主體來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發現主要是一些專家教授、某一領域的先進者在開發,而廣大的一線小學教師沒有參與到課程資源的開發上來。最后從內容上來看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認為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對教科書上的重點知識的開發,而忽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并且教科書上的知識更新慢,忽視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
1.從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本身的特質出發,深入挖掘其本身的課程資源。因為小學科學課程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特點,它本身具有科學啟蒙的特性,引領少年兒童初涉科學的海洋,吸引學生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使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初步融入社會。總而言之,小學科學課具有探究性、開放性、過程性和發散性。因此,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是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活動產生的生活經驗和教師在教學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研究探討所形成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在社會活動中和學習成長上自信、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最終提高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能力、學習研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加大對城鄉結合部師資力量的投入,增強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讓師資力量成為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最好的課程資源。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是課程資源最好的載體,也是最現成最主要的資源。我們要加強對教師如何開發城鄉型課程資源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開發城鄉型課程資源的能力,使教師的授課能力、組織能力、拓展能力、總結能力更加完善。教師平時要多思考、勤觀察,尋找城鄉結合型課程資源,更好地指導服務于小學科學。
3.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要包含學生的社會生活,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組成城鄉型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特質使得小學科學課必須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呵護他們的好奇心,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抽取一些有意義的,具有城鄉結合型特點的生活片段和生活現象來組織我們的小學科學課。小學科學課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對自己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反過來指導和確定我們的小學科學課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基于生活經驗進行有規律的科學探究活動。
4.城鄉結合所特有的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因為學校所處的環境是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的主戰場,我們要挖掘城市與農村相結合的獨特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從人文環境與地域特色兩方面入手,尋找當地的鄉土人情、民俗習慣、生活傳統、文化風氣,使其成為城鄉結合型小學科學課程資源,讓小學科學課更加符合、融入和接近我們的學校、城鄉和現實生活。
比如我們可以在學校的植物園和草坪上采集植物的葉子當做標本,觀察各種小動物、小鳥的生活習性;可以到田野里請教大人們各種農作物和蔬菜的種植方法,如何進行后期的管理和收獲;可以到農家觀看家禽、家兔的飼養方法,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也可以到城市里做幾項環境衛生的調查,喚起人們不隨手丟垃圾的習慣。最簡單的是在教室的窗臺上或者是教室的外面,擺幾盆花卉,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并做好記錄。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成為小學生科學課程資源。
5.要開發利用好學校的科學課程資源,學校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學生上課的科學課堂、專門配備的科學實驗室、科學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科學研究生物基地、植物園等等,我們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學校的現有教學資源和學校場地,比如教學設備、實驗儀器、動植物標本模型、各種圖表、教學教具等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教師可以自制教學教具,來充實和豐富科學課程資源,不斷更新科學教學設施;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圖書館科學類書籍,可以開辟科學展覽室和閱覽室,建設校園網增加學習科學知識的渠道,在校園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氣象站和試驗田等等。
所以,開發城鄉結合型小學課程資源任重而道遠,我們要轉變觀念,發揮教師創造性智慧,將生活經驗融入到小學科學課堂上來,使科學課堂活起來,讓小學科學受學生的喜愛,使他們快樂幸福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壽建楊.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及策略[J].科學課,2009(7).
[2]陳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教師角色的轉變[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3]胡衛平,韓琴,劉建偉.小學科學新課程實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5).
注:課題名稱:《城鄉結合部初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成因及矯正的研究》,課題編號:131500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