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
摘要: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以來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當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題。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關注每位學生,允許個體差異的存在,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讓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得到相應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激勵學生,關愛每一個個體,對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信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激勵 關愛 小學學困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會遇到學困生,他們可能表現為反應遲鈍,對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作業的準確率低,記憶力弱,成績明顯低于其他學生……更有教師說過: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于培養一名優生。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表現而將他們打上記號,也不能因為學困生轉化難而放棄不管。教育是一個充滿良知的職業,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其健康成長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特別是關注學困生,應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去轉化他們,讓他們走出學習的困境,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才是我們教師教書育人的成功之處。
一、了解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轉化的基礎
學困生的產生情況各有不同,了解他們產生的原因,設計轉化方案,對癥下藥,才能使轉化成為可能。
(一)學生方面原因
1.由于小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最佳階段,部分學生可能存在語言、體質、智力等發育遲緩的現象,現在采用的是大班額教學,教師會關注整體表現情況,而忽視對部分學生的關注,從而導致這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明顯表現出學習的思維障礙,不靈活,效率低,效果差。我班就有這樣的一位學生,他不愛說話,平時上課能認真聽講,但不能夠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效率低,久而久之學習跟不上。這種由于不說話而存在語言障礙的學生常常會被教師忽視,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學困生。
2.部分小學生運算推理能力跟不上大班額教學節奏,對問題理解不清晰,年齡小,還存在膽怯、害怕的心理,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導致學習跟不上,出現了學習困難。
3.部分小學生學習方法不正確。沒有把握學習對象間的相互關系,對學習對象理解不準確,知識極易混淆和遺忘,且經常不能靈活應用,做作業出錯率高,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教師方面原因
1.教師由于工作壓力大,個別教師還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感情投入少,忽視部分學生感情需要,使學生個人心理情感需求方面得不到滿足,自我感覺差,挫折感強烈,所以不愿學習,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懼怕、回避。
2.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太強,把自己沒有達到的目標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過自己的下一代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自覺地就把壓力強加在孩子頭上。教師又要把學生平時的表現要向家長匯報,考試成績也要匯報……學生只能被動地去學習,去接受。這樣,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感覺學習是枯燥無味,逐漸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也就出現了學習困難的現象。
3.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心理容易產生依賴性,一旦認定一位教師,不會輕易改變,換一位教師上課,和前面的教師有差異,就會導致他們從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討厭學習,導致個別科目嚴重偏科,教師如果發現不及時會產生學困生。
二、愛心激發動機,賞識增強自信
“不拋棄,不放棄”這是一句電視劇的臺詞,也正是這一句臺詞給我們幫助學困生堅定了信心。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我們一定會讓學生恢復對學習應有的“熱力”。教師要用“愛心”為其助燃,關愛他們,牽著他們的小手讓其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對學困生要找出根源,循循善誘,及時表揚
“學困生”由于平時學習成績跟不上,而其他方面又存在很多缺點,經常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奚落,心理脆弱而敏感,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像這樣的問題學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真摯對待和持久地關心、愛護,并能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成因,進行個別心理疏導。在指出不足的同時,肯定其某一方面的優點與特長,使之心理形成自豪感。這樣,學生就愿意接受教師,并愿意在教師的教育下尋找成功,對教師的勸導言聽計從,這時再適時地提出高一點的要求,學生也能達到。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會有很大程度地提高。如我在教六年級圓的周長時要復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作為新知識的引入點。通過前面的學習和了解,班上的幾個學困生幾乎不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怎樣算,一臉茫然。于是,我便抽時間在上這一節課之前偷偷地為他們補上這一課,在和其他同學一塊學習新課的過程中,他們的表現大大超過了其他同學,讓班內別的學生刮目相看。這樣好的機會我怎么能放過,于是我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當場表揚了他們,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很有面子。經過這樣幾次師生配合,他們也發現其實自己并不差,如果在平時老師有意讓他們多體會到成功的一面,讓他們充滿信心,他們也會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二)以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
一些學生由于長期學習成績落后,紀律差,在教師和同學的眼中是“雙差生”。這些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自尊心更強,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一般都比較心虛,對教師和同學的反應格外敏感。他們在內心深處又特別想得到同學和教師的關心和理解。所以,他們犯錯誤后教師不要急于批評或責備,一定要搞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以誠相見,將心比心,和他們交流探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保證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為轉化他們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樹立目標和希望,喚起自信之心
自信是每一位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但對絕大多數學困生來說,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溫暖,融入不了集體的懷抱。他們僅剩的一點自尊也在這種追求成績的時代中早已蕩然無存,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過一天算一天,對教師的教育也置若茫然。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學困生,關心和愛護他們,幫助學困生樹立目標和理想,讓他們為此目標而努力奮斗,戰勝自我,讓他們也明白在教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一席之地,教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并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看到希望,讓即將熄滅的自信之燈重新點燃。
總之,人人都有優點,如同人人都有缺點一樣。再好的學生都有缺點,再差的學生也都有優點。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克服主觀上的“暈輪效應”,用我們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去挖掘閃光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