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讓開
摘要: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初中化學課堂,對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某些化學現象、概念、反應、規律等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四個方面,對此做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 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 作用
初中化學新知識的學習是化學教學中最為主要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如果學生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某些化學現象、概念、反應、規律等形成正確的認識,或者模糊、誤讀與誤解,極有可能對后面知識的學習產生認識上的障礙。因此,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的特點與優點,將其引入化學教學,會極大地優化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如利用多媒體的多種表現方法將宏觀縮小、微觀放大等,對于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和運用所學,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幫助。對此,本文試從情境創設、剖析機理、模擬實驗、演示整合四個方面,對其重要作用作一簡要的總結。
一、情境創設
“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習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對于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對情境所做的如此描述,余文森在《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一文中將其簡化并深化為一句話,即情境創設“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情境創設所起到的作用亦是如此。其中,興趣激發是第一位的,以此為基礎,可以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創設氛圍。如教學CO2內容時,可以先播放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內容,為接下來學生學習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制取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二,激發探究欲望。仍以教學CO2內容為例,如果在播放其在生活中應用的同時,播放法國和意大利的“屠狗洞故事”,這種懸疑制造會因學生好奇而激發探究欲望。第三,開闊視野,提高認知。對生活中一些自然現象與化學學科結合知識的了解,如溶洞形成、火災、酸雨、人工降雨等,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介紹與圖書閱覽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鏈接網絡資源為學生學習打開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進而促進學生提升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二、剖析機理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自然科學。這種微粒運動是人類肉眼無法觀測到的,這就對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識、理解等產生一定程度的障礙。雖然常規的化學課堂有掛圖、模型等教具,但這種靜態的教具提供不足以形象而生動地將有關化學現象、化學過程等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豐富、多樣的表現力,可以將人類肉眼無法觀測到的、難以了解的科學現象,直觀地展現出來。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一節時,即可借助Flash課件將電解水的微觀過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氫、氧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直觀展現,亦易于學生理解這一展現的化學反應的實質(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這種直觀的微粒運動的過程展示,更易于學生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突破教材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由于一般化學反應進程比較快速,人工較難以控制,學生較難以看清,因而在學習時也較難以理解;而利用Flash課件教學,可以實現同步控制、反復觀看等,這對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的實質是極其有益的。
三、模擬實驗
化學實驗在學生化學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實驗都可以在化學課堂或實驗室內進行;同時,這些實驗對學生的學習,如認識與理解某些特定的學習內容,又非常重要,此時即用到模擬實驗,而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實驗演示是非常方便的。一是自然界中一些與化學學習密切相關的現象,如人工降雨、溶洞形成等,可用于展現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等;二是普通化學實驗室無法完成或化學生產流程的一些實驗,如水的凈化、高爐煉鐵、石油冶煉等,可用于真實性再現、開闊視野等;三是一些危險性比較大、有毒有害或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一些化學實驗,如以小白鼠驗證CO毒性的實驗、Fe的銹蝕條件實驗等,利用多媒體可以很好地保護學生身心健康、避免浪費課堂時間等;四是用于演示一些不便于重復或重現一些快速消失現象的實驗,如鋅與稀硫酸、雙氧水和二氧化錳的反應實驗,便于學生重復觀看實驗反應過程,加深對實驗現象的認識,避免時間和藥品的浪費;五是一些錯誤實驗后果的展示,如點燃不純的氫氣、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加熱后通氫氣、將水加入濃硫酸以稀釋濃硫酸等,這種錯誤實驗多會伴有一定程度的危險,因而沒有必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但又有讓學生知曉的必要,亦便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六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集成功能,播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知識等,這種聲、光、圖、電等多重刺激,對于學生獲取相關信息的效果要比教師單純的語言描述或文字閱讀好得多。
四、演示整合
教學過程中,需要經常性地對新學知識與已學知識進行比較、概括、總結、歸納等,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提高運用已知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復習時,每堂課的知識容量很大,難以口耕舌耘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這時,即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演示,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整合,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梳理、練習,如再現與展示相異反應類型、相似反應過程、以典型試題的練習喚醒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等,最后將整堂課的知識點形成的知識脈絡完整呈現在屏幕上,既便于學生清晰認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便于學生形成與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靈活運用已知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對于優化課堂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所學知識并形成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故此,作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與作用,尤要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并加強研究與實施,以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世勇.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J].神州,2011(1).
[2]陳赟俊.多媒體優化高中化學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3(8).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