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泳
摘 要:該文闡述了近年來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幾種模式和存在問題,并提了今后發展方向。
關鍵詞:林下經濟;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24-02
近年來,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地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經濟。為進一步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2012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我國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1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發展林下經濟是實現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突破口。大做林下經濟文章,做到不砍樹,能致富,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面積4 400hm2,林下經濟產值2.2億元,參與農戶1.5萬戶。林下種植493hm2,林下養殖613hm2,相關產品采集加工1 400hm2,景觀利用1 893hm2。仙游縣、荔城區向省上申報林下經濟示范縣區,通過示范、帶動發展,在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的同時,建設“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等生態旅游項目,作為林下經濟景觀利用的有效形式。推廣“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努力創立特色品牌,逐步實現產前、產中、產后有機銜接,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城廂、涵江種植金線蓮、涵江區發展鐵皮石斛、三七等珍貴藥材,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石蒼書峰鄉等鄉鎮,近年來林下經濟發展迅猛,其發展模式主要有林藥、林菌、林蜂、林禽、林蛙等種植和養殖業,為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2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合理布局,統籌規劃 林下經濟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林下經濟關鍵在組織領導。一是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目前我市林下經濟還處在發展階段,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強化組織領導,對林下經濟的政策導向、項目布局、鼓勵發動等方向狠下功夫,堅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篩選項目,科學安排,并認真組織實施,研究和解決林下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林下經濟發展。二是積極引導,合理布局,林業、農業、畜牧等涉農部門對縣區內有林地資源的鄉鎮實行分包督導,幫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種養大戶,不斷提高林下經濟組織化程度。
2.2 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通過電視、電臺、湄洲日報等多形式、多渠道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和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如仙游縣蜂圍蜂業專業合作社自發舉辦養蜂技術講座,通過講座,增加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與優勢,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廣大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擴大林下經濟的宣傳力與影響力。一方面,讓“走出去”的群眾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增強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讓“引進來”的投資者能扎根林下經濟,起到導向作用。
2.3 落實政策,完善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閩政[2012]48號),能夠及時傳達到基層,將這一強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實處。仙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關于印發仙游縣鼓勵沉香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實施方案的通知》(仙政辦[2014]45號),用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來鼓勵扶持林下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靠山興林、興林富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綠色扶持開發,拓展農民就業增收致富空間。
2.4 加大扶持,爭取資金 發展林下經濟,實施“千萬林農增收千元工程”,加快發展林藥、林花、林果、林菌、林禽、林蜂、林蛙等林下種植和養殖業,實現以短養長,立體經營,立體開發。省財政將連續3a安排3 000萬元用于林下經濟發展予以補助。近年來,林農業主已投入2 800多萬元,用于發展林下經濟,各級財政也應安排資金予以補助。同時協調金融部門,擴大貸款規模,加大貼息力度,解決農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仙游縣財政2014-2015年每年安排300萬元用于補助沉香珍貴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
2.5 引進技術,培育龍頭 鼓勵和支持重點林下經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圍繞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以及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如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項目建設以科研院校為依托,有效地保證項目建設的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科技合作服務平臺,為林農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促進林下經濟產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6 做好營銷,規模經營 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做好搭橋鋪路、穿針引線,為林下經濟產品營銷服務,力爭逐步健全自主品牌。荔城區利昌榮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游柳園金線蓮都實行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仙游縣蜂圍專業化集合股份成員,做到統一養蜂、統一收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起到了典型帶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
3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數林下經濟正處于自發、傳統的散戶發展階段,缺乏統一管理,如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多以家庭個體為單位進行有限的發展,經濟規模小、示范效應差。
(2)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
(3)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不夠成熟,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宣傳、推廣、推銷具有莆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品。
(4)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實踐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4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方向
4.1 逐步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就莆田而言,這種發展格局還是較成熟的,如仙游的金線蓮、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種植、荔城區的生態森林游,這些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分別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將逐步形成規模經濟,帶動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
4.2 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 我市最近幾年,雖然涌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典型和發展模式,但我市林下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林下經濟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和生態經營者的自覺行為,因此通過建設林下經濟規范基地,將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認識,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起到“探路子,出經驗,做示范”的重要作用,引導我市林下經濟走上一條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健康發展的市場之路,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實力。
4.3 努力開拓市場,建立連鎖經營 積極促進林下經濟產品深加工,促進林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共同發展的道路。
4.4 加大林下經濟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導 農民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專項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優惠政策的作用,各職能部門要結合各自縣區林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相關資金渠道,從而加快我市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林下經濟叢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0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文件).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該文闡述了近年來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幾種模式和存在問題,并提了今后發展方向。
關鍵詞:林下經濟;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24-02
近年來,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地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經濟。為進一步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2012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我國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1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發展林下經濟是實現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突破口。大做林下經濟文章,做到不砍樹,能致富,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面積4 400hm2,林下經濟產值2.2億元,參與農戶1.5萬戶。林下種植493hm2,林下養殖613hm2,相關產品采集加工1 400hm2,景觀利用1 893hm2。仙游縣、荔城區向省上申報林下經濟示范縣區,通過示范、帶動發展,在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的同時,建設“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等生態旅游項目,作為林下經濟景觀利用的有效形式。推廣“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努力創立特色品牌,逐步實現產前、產中、產后有機銜接,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城廂、涵江種植金線蓮、涵江區發展鐵皮石斛、三七等珍貴藥材,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石蒼書峰鄉等鄉鎮,近年來林下經濟發展迅猛,其發展模式主要有林藥、林菌、林蜂、林禽、林蛙等種植和養殖業,為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2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合理布局,統籌規劃 林下經濟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林下經濟關鍵在組織領導。一是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目前我市林下經濟還處在發展階段,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強化組織領導,對林下經濟的政策導向、項目布局、鼓勵發動等方向狠下功夫,堅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篩選項目,科學安排,并認真組織實施,研究和解決林下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林下經濟發展。二是積極引導,合理布局,林業、農業、畜牧等涉農部門對縣區內有林地資源的鄉鎮實行分包督導,幫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種養大戶,不斷提高林下經濟組織化程度。
2.2 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通過電視、電臺、湄洲日報等多形式、多渠道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和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如仙游縣蜂圍蜂業專業合作社自發舉辦養蜂技術講座,通過講座,增加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與優勢,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廣大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擴大林下經濟的宣傳力與影響力。一方面,讓“走出去”的群眾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增強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讓“引進來”的投資者能扎根林下經濟,起到導向作用。
2.3 落實政策,完善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閩政[2012]48號),能夠及時傳達到基層,將這一強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實處。仙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關于印發仙游縣鼓勵沉香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實施方案的通知》(仙政辦[2014]45號),用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來鼓勵扶持林下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靠山興林、興林富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綠色扶持開發,拓展農民就業增收致富空間。
2.4 加大扶持,爭取資金 發展林下經濟,實施“千萬林農增收千元工程”,加快發展林藥、林花、林果、林菌、林禽、林蜂、林蛙等林下種植和養殖業,實現以短養長,立體經營,立體開發。省財政將連續3a安排3 000萬元用于林下經濟發展予以補助。近年來,林農業主已投入2 800多萬元,用于發展林下經濟,各級財政也應安排資金予以補助。同時協調金融部門,擴大貸款規模,加大貼息力度,解決農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仙游縣財政2014-2015年每年安排300萬元用于補助沉香珍貴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
2.5 引進技術,培育龍頭 鼓勵和支持重點林下經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圍繞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以及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如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項目建設以科研院校為依托,有效地保證項目建設的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科技合作服務平臺,為林農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促進林下經濟產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6 做好營銷,規模經營 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做好搭橋鋪路、穿針引線,為林下經濟產品營銷服務,力爭逐步健全自主品牌。荔城區利昌榮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游柳園金線蓮都實行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仙游縣蜂圍專業化集合股份成員,做到統一養蜂、統一收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起到了典型帶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
3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數林下經濟正處于自發、傳統的散戶發展階段,缺乏統一管理,如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多以家庭個體為單位進行有限的發展,經濟規模小、示范效應差。
(2)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
(3)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不夠成熟,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宣傳、推廣、推銷具有莆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品。
(4)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實踐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4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方向
4.1 逐步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就莆田而言,這種發展格局還是較成熟的,如仙游的金線蓮、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種植、荔城區的生態森林游,這些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分別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將逐步形成規模經濟,帶動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
4.2 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 我市最近幾年,雖然涌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典型和發展模式,但我市林下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林下經濟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和生態經營者的自覺行為,因此通過建設林下經濟規范基地,將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認識,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起到“探路子,出經驗,做示范”的重要作用,引導我市林下經濟走上一條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健康發展的市場之路,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實力。
4.3 努力開拓市場,建立連鎖經營 積極促進林下經濟產品深加工,促進林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共同發展的道路。
4.4 加大林下經濟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導 農民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專項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優惠政策的作用,各職能部門要結合各自縣區林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相關資金渠道,從而加快我市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林下經濟叢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0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文件).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該文闡述了近年來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幾種模式和存在問題,并提了今后發展方向。
關鍵詞:林下經濟;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7-124-02
近年來,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地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經濟。為進一步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2012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我國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1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發展林下經濟是實現農民增收,林業增效的突破口。大做林下經濟文章,做到不砍樹,能致富,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面積4 400hm2,林下經濟產值2.2億元,參與農戶1.5萬戶。林下種植493hm2,林下養殖613hm2,相關產品采集加工1 400hm2,景觀利用1 893hm2。仙游縣、荔城區向省上申報林下經濟示范縣區,通過示范、帶動發展,在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的同時,建設“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等生態旅游項目,作為林下經濟景觀利用的有效形式。推廣“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努力創立特色品牌,逐步實現產前、產中、產后有機銜接,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城廂、涵江種植金線蓮、涵江區發展鐵皮石斛、三七等珍貴藥材,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石蒼書峰鄉等鄉鎮,近年來林下經濟發展迅猛,其發展模式主要有林藥、林菌、林蜂、林禽、林蛙等種植和養殖業,為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起到示范作用。
2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2.1 合理布局,統籌規劃 林下經濟開發利用是一項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林下經濟關鍵在組織領導。一是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目前我市林下經濟還處在發展階段,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強化組織領導,對林下經濟的政策導向、項目布局、鼓勵發動等方向狠下功夫,堅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篩選項目,科學安排,并認真組織實施,研究和解決林下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林下經濟發展。二是積極引導,合理布局,林業、農業、畜牧等涉農部門對縣區內有林地資源的鄉鎮實行分包督導,幫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種養大戶,不斷提高林下經濟組織化程度。
2.2 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通過電視、電臺、湄洲日報等多形式、多渠道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和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如仙游縣蜂圍蜂業專業合作社自發舉辦養蜂技術講座,通過講座,增加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與優勢,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廣大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擴大林下經濟的宣傳力與影響力。一方面,讓“走出去”的群眾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增強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讓“引進來”的投資者能扎根林下經濟,起到導向作用。
2.3 落實政策,完善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閩政[2012]48號),能夠及時傳達到基層,將這一強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實處。仙游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關于印發仙游縣鼓勵沉香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實施方案的通知》(仙政辦[2014]45號),用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來鼓勵扶持林下經濟的發展。積極探索靠山興林、興林富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綠色扶持開發,拓展農民就業增收致富空間。
2.4 加大扶持,爭取資金 發展林下經濟,實施“千萬林農增收千元工程”,加快發展林藥、林花、林果、林菌、林禽、林蜂、林蛙等林下種植和養殖業,實現以短養長,立體經營,立體開發。省財政將連續3a安排3 000萬元用于林下經濟發展予以補助。近年來,林農業主已投入2 800多萬元,用于發展林下經濟,各級財政也應安排資金予以補助。同時協調金融部門,擴大貸款規模,加大貼息力度,解決農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仙游縣財政2014-2015年每年安排300萬元用于補助沉香珍貴樹種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金線蓮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
2.5 引進技術,培育龍頭 鼓勵和支持重點林下經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圍繞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以及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如荔城區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項目建設以科研院校為依托,有效地保證項目建設的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科技合作服務平臺,為林農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促進林下經濟產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6 做好營銷,規模經營 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做好搭橋鋪路、穿針引線,為林下經濟產品營銷服務,力爭逐步健全自主品牌。荔城區利昌榮開發有限公司、福建得真元金線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仙游柳園金線蓮都實行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仙游縣蜂圍專業化集合股份成員,做到統一養蜂、統一收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起到了典型帶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的作用。
3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數林下經濟正處于自發、傳統的散戶發展階段,缺乏統一管理,如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多以家庭個體為單位進行有限的發展,經濟規模小、示范效應差。
(2)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大。
(3)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不夠成熟,缺乏一個統一的機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宣傳、推廣、推銷具有莆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品。
(4)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實踐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4 莆田市林下經濟發展方向
4.1 逐步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 就莆田而言,這種發展格局還是較成熟的,如仙游的金線蓮、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種植、荔城區的生態森林游,這些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分別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將逐步形成規模經濟,帶動地區林業經濟的發展。
4.2 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 我市最近幾年,雖然涌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典型和發展模式,但我市林下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林下經濟還沒有成為廣大農民和生態經營者的自覺行為,因此通過建設林下經濟規范基地,將有利于提高農民的認識,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起到“探路子,出經驗,做示范”的重要作用,引導我市林下經濟走上一條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健康發展的市場之路,增強區域經濟的發展實力。
4.3 努力開拓市場,建立連鎖經營 積極促進林下經濟產品深加工,促進林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共同發展的道路。
4.4 加大林下經濟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導 農民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專項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優惠政策的作用,各職能部門要結合各自縣區林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相關資金渠道,從而加快我市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林下經濟叢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0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文件).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