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峰
摘 要: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小學語文教材的兒童文學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的要求隨之提高。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結合當前政策和實際情況初步分析了原因,從職前教育、在職教育、社會媒體等方面出發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師 兒童文學 文學素養 調查分析
成尚榮先生說:“小學教師既是孩子們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設者,又是孩子們幸福今天的締造者和保護者。”作為與兒童長期接觸并在其成長道路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在如此形勢下面臨巨大挑戰。現如今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狀況到底如何呢?本文通過抽樣調查,分析了現狀,做了初步解釋,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兒童文學素養的內涵理解
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理論界的看法不盡相同。北京師范大學致力于兒童文學閱讀推廣研究的陳暉老師認為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對兒童文學的基本情感和態度;對兒童文學的全面認識和理解;豐富的閱讀兒童文學的經驗;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能力和技巧。”廣西師范學院的黃耘老師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的內涵過程歸納為以下四點:“正確的兒童文學觀;系統的兒童文學專業知識;豐富的兒童文學閱讀經驗;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現狀
為了調查杭州市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現狀,我以杭州市喬司小學為例進行了調查,調查主要采取了問卷、訪談的形式,對該校40名語文教師進行了調查,共發放4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問卷是基于上文總結的兒童文學素養的四個方面設計的,下面我從這四個維度出發,將調查問卷中屬于這個維度的問題集中在一起分析。
就調查結果來看,應該說,該校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普遍比較高,但是依然有問題存在,可以說喜憂參半,具體情況如下。
(一)兒童文學觀念和態度
1.教師心中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
調查結果:覺得非常重要的占62.3%,比較重要的占29.6%,覺得一般的占8.1%,覺得無所謂的沒有。
2.教師對兒童文學的喜愛程度
調查結果:非常喜歡的占3%,比較喜歡的占71%,覺得一般的占26%,不太喜歡的沒有。
(二)兒童文學基本理論知識
1.教師學習兒童文學的方式
調查結果:通過系統學習過的占20.4%,參加過培訓的占27.4%,自學過的占5.5%,從未了解的占46.7%。
2.教師對于教授兒童文學課文與其他課文的區別的認識
調查結果:基本一致的占56.2%,完全一致的占11.6%,存在不同的占24.9%,完全不同的占7.3%。
(三)兒童文學閱讀經驗
1.教師一個學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數量情況
調查結果:推薦1—2本的占8.2%,推薦3—5本的占38.6%,推薦5本以上的占53.2%。
2.教師逛書店時對于最新的兒童文學作品關注情況
調查結果:經常關注的占29.7%,偶爾關注的占58.7%,幾乎不關注的占11.6%。
三、原因初探
(一)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讓人“喜”的原因
1.教育部的重視使得兒童文學的學科地位得到提高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王巨才先生在2004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重視兒童文學學科建設的提案。教育部于8月20日對此進行了答復,提出了兩個“非常”:“非常同意您的意見。兒童文學應是高校中文系特別是師范院校中文系學生必修的教學內容之一。”“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中,加強兒童文學教學方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個‘非常實際上指出了高校兒童文學教學研究兩個及其重要的內容:一是加強校內學生特別是中文系學生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二是開展校外培訓,即對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兒童文學方面的教育。”教育部有了這個明確的意見,兒童文學就找到了學科地位。相信在教育部的重視下,兒童文學的前景會越來越明朗。
2.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讀書會成為教師閱讀兒童文學的一個契機
長期以來,中小學語文教育一直為“應試教育”所控制,學生讀書完全是功利性的,多數學生只能整天圍著教科書或輔導書打轉,忙著做各種機械繁瑣、簡單重復的作業、習題或試卷,根本無暇閱讀課外文學讀物。
近年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種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已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各地各部門舉辦的讀書周、讀書月接踵而至。各地學校掀起了開設班級讀書會的熱潮,師生定期看一本書,看完之后利用一個課時或幾個課時交流,交流的過程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一同“聊”書“聊”文學的過程,借由這樣的形式,教師的兒童文學閱讀量無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師都表示,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已經不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愛好。可以看到,教師從原先被動地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到慢慢喜愛閱讀,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背景下的班級讀書會發揮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讓人“憂”的原因
1.小學語文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有所欠缺
隨著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層次較低、知識老化的教師急需補充對照性、系統性、前沿性的知識。從邏輯上看,為了解決職前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教師只有通過繼續教育和課外自學對此加以彌補和改善。訪談中,一些語文教師意識到了要填補兒童文學這塊空白、模糊的知識,但是語文教師的工作非常繁忙,通常要兼班主任,很少有時間自己學習有關課程。
在訪談中,我們深切感受到語文教師對于進一步學習兒童文學的需求與渴望,但是,目前在繼續教育階段針對小學語文教師所進行的培訓,兒童文學的專業知識成了一個盲點,這就使得語文教師要補充這方面的知識,卻苦于沒有一個很好的渠道,而自己又不太可能主動學習,即使自學,也不能做到非常系統,只能了解點皮毛,依然不能引導學生真正享受到兒童文學的閱讀樂趣,難以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啟蒙作用。
2.兒童文學作品的宣傳、評介力度不夠大
語文教師對當前兒童文學領域的新作品、新作家等信息不能及時掌握,有其自身缺少時間、缺少興趣等因素,但客觀上與各類媒體對兒童文學讀物的宣傳、推薦、評介有關。現在為數不多的評介文章大多發表在專門的兒童文學報刊上,局限在業內人士的小圈子里,而在面向小學生的綜合類、語文類報刊上則鮮有兒童文學的評介文章。書店里的暢銷書架上擺的幾乎都是適合成人看的小說、散文,即使推薦了兒童文學讀物,也都是那些不斷改版的老得掉渣的經典之作,當然并不是說經典之作不好,只是兒童文學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語文教師需要獲取最新的作品作家信息,這樣才能先于學生閱讀這些新作品,以便更好地向學生推薦。另外,廣播、電視、網絡由于不是直接承載兒童文學讀物的媒體,對其的宣傳作用相對削弱,其實網絡是很好的宣傳渠道,如果能夠利用起來,也許就能擴大兒童文學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曹文英,呂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
[2]黃甫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陳暉.通向兒童文學之路[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