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摘要: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推進素質教育,有些地區都在大刀闊斧的改革。研究并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提高教學水平為出發點。下面就該如何營造小學語文的有效課堂做了全面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思考 實踐 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的成敗,關鍵是看教師是否實施了有效的教學行為,學生是否樂意主動地學習,教學任務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師生是否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有所收獲。因此,我們營造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勢在必行。
但是目前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一個現象: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煩累,教學卻沒有實現教學相長。主要表現為:學生素質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多是為了考試升學而學,教師業務沒有得到提升。這一不良現象是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所遺留的弊端。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除了嚴格落實新的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更重要的是還需要一線教師積極探索嘗試新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方式方法。
基于以上等主要原因,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實踐,淺談幾點自己膚淺的拙見,以供交流切磋。
一、創建積極有效的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
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可以感染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帶動那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廣大教師要想提高我們的課堂學習效率,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比較重要。一個班級是由廣大學生組成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要抓住他們的優點,用他們的優點去帶動其他學生學習。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激勵的狀態。
由此不難看出,要想提高效率,激發熱情和創造力,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愉悅的心情。因此,要想在課堂上實施有效高效的教學效果和目標,教師就必須要為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否則高效的課堂教學就無從談起。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能取得教學目標的高效率,其秘訣之一正是貫徹執行教學民主原則,師生平等。這種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地自由想象空間,因為在課堂上廣大學生對教師沒有拘束感,都比較放松。這樣的學習狀態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任務化繁為簡確保教學任務高效完成
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要適用于廣大學生,一切從學生出發,不管是分析問題還是考慮問題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該如何提高我們課堂的有效性?這個問題一直我們廣大教師努力的方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及時總結不難發現:課堂上發生的教學低效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教師本身,因為教師設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適合廣大學生。這樣會讓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使得我們的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很多教師為了錦上添花,課堂設計了很多環節和花樣,結果卻導致學生應接不暇。對于課堂的有效教學,我認為,要在課堂上及時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特點,多和學生聯絡感情。有的時候廣大學生因為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上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這就充分說明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比較重要的。在課堂上我們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把我們的教學內容有重點性地進行講解,這樣我們廣大學生學起來就比較容易。
三、及時反饋課堂有效的學生信息,盡快調整或加強教學的有效的針對性
語文教學和信息共享一樣需要經過輸入、輸出、處理、分析這四個必須的過程步驟,語文教學過程其實就是教師依據課本教材和教師大腦中所儲存的知識輸出信息,而學生從教師和教材中吸收和輸入信息,并進行交換,儲存消化吸收,然后教師再通過學生的吸收接納情況對學生輸出的信息作出評價和反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斷輸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間不停地進行反饋,教師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學生在從教師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發展情況,查漏補缺,并及時改正錯誤,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合適有利的時機,并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及時恰當地實施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和補救,就會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同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如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敏捷地接受來自教師,包括自己同學指導的反饋信息,對于增強自信心,積累學習經驗就更具是大有裨益。毫無疑問,充分重視課堂教學反饋,正確處理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是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時,我們在回收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各種各樣的反饋信息時,處理要適度、合理、及時,能依靠學生內部優化的,一定讓其內部解決優化。合適必要的時候,教師加以輔助引導,唯有如此方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實現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技能,而且更能培養學生形成思維品質和能力。
總之,課堂有效教學是一個長期探索實踐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全體教育同仁齊心協力,大膽探索。而且還要形成一種理念、一種習慣、一種職業素養。這就要求我們為師者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和空洞的說理教育,更要開動腦筋,崇尚智慧的教育,并要敢于擔當,樹立為一切學生服務的思想。以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本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種師生交流對話、勾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理性地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展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熱情、平等的語文課堂中來,從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