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麗
摘 要: 只有語文教師善于捕捉和創造各種時機,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再到課外,滲透在語文教學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水乳交融,齊頭并進。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滲透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兼顧德育,并努力取得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品德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語文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文學科的性質和教學目的的要求,更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激勵他們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把他們培養成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一、抓住文本思想內涵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語文課堂教學中。
古人云:“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們,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云》《豐碑》《再見了,親人》等。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英雄主義。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的高尚情操,從中獲取力量,受到感染。
二、用好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有古詩、散文、詩歌、故事、童話、寓言、記敘文、說明文等。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古今中外,愛祖國、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熱愛自然、遵紀守法等,簡直可以稱德育的一本“百科全書”。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德育。如《誠實的孩子》一課,講述偉大的革命家列寧小時候去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來他主動把事情告訴媽媽,寫信給姑媽承認說謊的事。一位教師借助列寧這一楷模,教育學生做錯了事要勇于承認,做誠實的孩子。有些教材的思想性并不是很明顯,他們的德育功能暗含于文章之中,需要教師挖掘。我們可以通過講解這類文章的文質兼美、久傳不衰的原因,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還有一類是科普文章,科學性很強,思想性不那么明顯,我們可以把科學道理向小學生講清楚,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感受科學的神奇、科學的魅力,促使他們從小學科學、用科學,懂得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總之,無論是什么文章,教師都應該在認真講解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二度、三度再創造。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是辯證統一的,有其內在聯系,要了解作者用怎樣的語言、結構表述思想,根據學情創造,實現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優化。
三、通過寫作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寫作教學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寫作教學,調動學生的情感進行德育滲透。寫作前,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人品與文品的關系,蘇軾說:文如其人。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寫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須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寫好文章,則必須不僅有較高的語言素質和寫作技巧,更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作文命題要切合學生實際,使之有話可談,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進行思想的熏陶;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散文,在鍛煉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寫社會調查,讓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培養健全的人格,教師在作文講評時,不能僅找優秀作文,還須找一些后進生的作文,發掘其優點,通過表揚,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幫助。可以說,德育伴隨寫作整個過程,學生在寫作的同時,也受到教育。
四、結合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公民意識、愛國意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內容,但絕不是它的全部內容,德育教育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是對一個人行為習慣影響最大的一個時期。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取決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材所負載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學中的一點一滴,抓住學生的一言一行,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滲透。一次看圖寫話訓練,畫面上是一個男孩正在給小樹苗澆水,我預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澆水”,可有一位學生說“哥哥在種樹”,我剛想否定他的答案,說出自己的標準答案。可看看畫面感覺這樣說也不能算錯。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思維,就肯定了他的答案。鼓勵學生怎樣敘述圖意。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小樹長高了”,有的說“小樹長大了”,還有的說“我和小樹一起長”。我很高興,不僅是因為學生說出了許多與圖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為他們具備了求異思維的勇氣。還有一次在教低年級看圖拼音識字“進”“出”“開”“關”時,在學生基本讀懂字意之后,我請兩個學生表演出門、進門、隨手關門等,再請學生說說哪些場所還有出口、入口,教育他們要按規定有秩序走。學生表演時還用上“您好、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這樣學生既加深對字詞意思的理解,又受到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行為規范教育,德育就這樣無聲地滲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