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學情制定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其可以設計明確具有層次的目標,能實現課堂結構的優化,掌握課堂變化,讓課堂更靈動,它將給課堂教學帶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學情;高效
教學設計是教師完成教學過程的預設,雖說任何預設都不可能完全掌控課堂,因為新課標下的課堂應該是動態的。但教學設計的預設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新課改下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設定明確而具有層次的目標,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抓住數學教學的本質,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研究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設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依據學情,確立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是整個課堂的中心,教學的過程需要依據這個中心開展。除去大綱對課本的要求,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要依據學情,這樣才能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1.了解學生學情
小學生本身思維處于轉變期,我們在數學學習中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所以在確立教學目標前,教師應對學生的學情開展分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研究分析。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元、角、分”相關知識時,通過課前的調查了解了一年級學生對元、角、分等單位已有了簡單的認識,自身也有過一定的購物經驗,但對于“錢”這個概念還是處于模糊狀態,沒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從紙幣的認識開始,了解人民幣是我們現行的貨幣,重點突出元、角、分之間的換算,并同時教學生愛護人民幣,用好人民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等。
2.設置明確而具有層次的目標
新課程下的教學需要明確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目標缺一不可。當然具體的設計中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基礎,設計具有層次性的目標,這樣在突破教學難點時可以做到循序漸進。
例如,在教學“時間單位”的知識時,制定了這樣的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時間單位時、分,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1時=60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2)在動手操作、自主觀察、小組交流中學會看鐘表,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3)結合具體情境,采用不同形式,體驗1分鐘的長短,并類推1小時的長短,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這是教師在研讀教材,并對學生的情況做了具體的分析和調查的基礎上制定的。
二、分析學情,優化結構
教學目標是籠統的,要具體開展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分析學情,優化課堂結構。
例如,在教學“找規律”相關內容時,我將所獲得的學生的信息分析處理,設計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如下環節:第一,情境引入,熟悉規律。第二,合作找規律。第三,開展活動,運用規律。第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本環節著重進行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讓學生不僅找到規律,而且還找到找規律的方法。古語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的教學才能觸及數學的本質。
課堂結構的合理實施就是建立在學生的這種渴望學習的天性上的。所以要在教學設計時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活動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以“活動促發展”,從而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三、利用學情,駕馭課堂
課堂是靈動的、變化的,也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對學生充分的了解,才能靈活駕馭課堂,對課堂上出現的生成能夠從容應付。
是把圓片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學生在比較、選擇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分數的本質。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初步體會到分數與之相對應的具體數量之間的關系,實現教學目的,豐富了課堂,完美地詮釋了簡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魅力。
總之,根據學情制定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其可以設計明確而具有層次的目標,能實現課堂結構的優化,掌握課堂變化,讓課堂更靈動,它將給課堂教學帶來深遠的影響。為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尊重教學規律,分析學情,設計好每節課,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李東云.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應重視的方面[J].學周刊,2011(12).
[2]李曉梅.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7(02).
作者簡介:翟春艷,女,1971年8月出生,現在河南省鹿邑縣真源辦事處老君臺小學任教,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