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摘 要: 本文介紹了思維導圖及其特點,并通過舉例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化學專題復習中的應用。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化學專題復習 教學應用
高中新課改已進行多年,但在實施過程中,為了成績的提高,仍然普遍存在機械反復、題海戰術的現象,感到若繼續這樣學習,則對學生一生的學習興趣將是種毀滅性的打擊。對于這種現象,多少教師勞心費神,力圖改變現狀。在找不到切實可行的方法時,思維導圖的出現,猶如雪中送炭。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學習工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因此,筆者將它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改變學習方式。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一)思維導圖的由來
20世紀60年代,英國思維學家東尼·博贊發明了Mind Map(思維導圖),臺灣譯為“心智圖”。他認為標準線性筆記有四大不利之處:埋沒了關鍵詞、不易記憶、浪費時間、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腦。于是,他研究出一種新的筆記方法,這種筆記方法有顏色及與傳統筆記截然不同的結構和形式。經過不斷調整,博贊將它命名為“Mind Map”,思維導圖就此誕生。
(二)何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用圖解的形式和網狀的結構,加上關鍵詞和關鍵圖像,儲存、組織和優化信息。其中的每個關鍵詞和關鍵圖像都承擔特定的記憶,鼓勵新的思維,它們是記憶激發器,是揭露事實、思想和信息的關鍵,也是開發大腦潛力的關鍵。
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特征:(1)主題以中央圖像的形式呈現,成為注意的焦點;(2)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詞(或關鍵圖像)和相關線條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按層級關系連接在一起,形成節點結構。
即使是最簡化的思維導圖,也具備思維導圖的四個基本要素:圖形、關鍵詞、分支和顏色。我們可以把思維導圖理解成一種由圖形、關鍵詞、分支和顏色搭配組合而成的信息形式。
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率地表達思維軌跡的思維工具。從本質上講,思維導圖和常規的文字、圖形、歌曲、電影一樣,都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和方法。不同的是,思維導圖具備其他表達方式不具備的特點:具有極大的壓縮率,讓我們的思考和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綜合了文字和圖形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優點;對色彩的高效利用極大地刺激大腦,使它明顯有別于傳統的平面信息;利用發散式和節點式的結構,將文字和圖像表達的信息連接起來。基于此,筆者認為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促進學習的方法,將其應用于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可大大提高他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交流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思維導圖在化學專題復習中的應用
在專題復習課上,由于所要復習的知識點多,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做的練習也多,教師們為了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一般都沿襲“知識重現—解題訓練—習題講解”這條復習思路。對于知識重現,學生往往認為他們都會,課上不想聽;解題訓練中,一些學生忙于解題,沒有深入思考。這種教師講、學生聽,再加上練習與考試的機械復習方式,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保持,甚至會產生倦怠感,復習效能低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就是集體力量的體現。由于思維導圖在集體學習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于是筆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專題復習課,并與學生的合作學習相結合,可以讓學生突破傳統教學環境的限制,借用彼此的智慧進行合作,取得較好效果。
下面以蘇教版必修二專題二《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的專題復習為例,講述如何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專題復習的教學。
首先,將學生按座位,前后桌四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本專題分為四個單元: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化學反應中的熱量,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的利用。各學習小組中每人負責一個單元的思維導圖的繪制,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不要征求別人意見。在大家自主完成各自的思維導圖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大家將各自的思維導圖放在一起,重新繪制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并由每位作者輪流說明自己繪制的內容。然后組員各抒己見,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完善。最后教師選擇一幅典型的導圖,給予集體點評,學生還可以繼續補充、修改自己的思維導圖。下圖為專題復習思維導圖。
圖 專題復習《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本節課因為將復習任務分配,學生各司其職,所以耗費的時間比獨立復習少了很多。而復述知識給別人的過程實際上是最好的復習。由于每個人所畫的思維導圖匯總在一張總圖上,要明白該圖的其他部分內容,就必須認真聽取其他成員的講解。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極其高效。更重要的是,在專題復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充分展示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以便進行交流,集思廣益,分享學習成果。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思維導圖架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效交流的橋梁。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好地圍繞“主題”展開,師生對話、互動,都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目前的中小學教育帶有濃厚的競爭色彩,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集體學習時,學生間必須合作,依靠集體的力量,花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知識。因此,思維導圖策略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葉剛譯.思維導圖[M].中信出版社,2009.
[2]東尼·博贊著.丁葉然譯.啟動大腦[M].中信出版社,2009.
[3]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梁曉康,廖銳星,楊梅珠,周合兵,莫海洪著.思維導圖在高一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化學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