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
摘 要:中高職課程街接是中高職街接的核心環節,應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職業崗位(群)的工作內容,按照國家職業(行業)標準和職業鑒定考核要求,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訓練項目,按“扎實的首崗勝任能力,突出的崗位適應能力,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培養規格,構建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中高職 貫通培養 一體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92-02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1年3月,教育部內部司、局級工作職責進行調整,高職高專處由原高教司調整到職成教司。這一未經宣布的舉措,標志著高職教育正式歸位到職業教育,中國國民教育系統正式分類為“普教”和“職教”兩大系列。魯昕部長在2011年度職成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所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是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要求,加快建立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1年8月30日,下發《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明確提出了中高職有效銜接、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隨著全民教育的發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職畢業生的繼續深造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界響起普遍聲音:中高職的有效銜接,迫在眉睫。
1 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采用對口招生模式,在中高職銜接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尤以課程銜接問題最為突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專業課內容重疊
目前國家和各地都沒有具體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缺乏中高職貫通的統一教材,特別是專業課教材。各地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各自確定自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造成一些專業課程中高職階段內容重復的現象。中高職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大量重復現象,有的課程不僅名稱一樣,課程體系和內容也基本相同,不僅造成中高職教育資源與學習時間的浪費,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1.2 文化基礎課脫節
“三校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困難,尤其是數學、英語等課程。這顯然與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輕文化,重操作輕理論”的傾向有關,反映出中高職課程結構設計的思想和原則的差異。
1.3 技能訓練課“倒掛”
在實習訓練與專業技能培養方面,高職與中職理應體現出層次內涵上的差異,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不少高職院校無論設備、師資,還是訓練方法、實訓管理,都存在明顯的不足,有的甚至還不如中職學校,由此造成了中高職技能訓練課“倒掛”的現象。
2 基于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
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和關鍵是課程的銜接。高職院校錄取的普高生和“三校生”顯然不在同一起點線上,要同時對這兩種不同生源進行授課十分困難。因此,對這兩種生源應有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然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對兩種生源都采用混合培養方式,在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和教學目標時,忽視了這兩類不同生源的素質差異,沒有專門設置一套針對“三校生”生源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應積極探索適應統基于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一體化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完善中高職貫通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構建中高職貫通的課程體系。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汽車學院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目前已與杭州市交通職業高級中學、富陽市職業高級中學2所中職院校深度合作,在職教專家趙志群教授的引領下,召開中高職銜接實踐專家研討會,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載體,整體規劃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內涵、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延續與銜接,系統設計、統籌規劃課程開發和教學資源建設,明確各自教學重點,調整課程結構與內容,完善教學管理,改革評價辦法及招生考試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人才培養通道,實現中高職教育人才的系統培養。
2.1 基于區域汽車產業背景下,對就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
開展行業、企業調研,分析人才需求,確定中、高職“汽檢”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群。通過對就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的深入分析,確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具體目標。主要流程如下。
(1)確定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專業組織中、高職專業教師對青年汽車集團等汽車制造類企業、杭州地區主流品牌汽車4S企業進行廣泛調研;同時對近三年的杭州交通職業高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畢業生和近五年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畢業生開展的回訪工作。在企業調研和畢業生回訪的基礎上,確定“汽檢”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業崗位群,企業的用人需求及崗位能力要求。汽檢專業的崗位群主要集中在汽車機電維修、汽車保險理賠、二手車鑒定評估、汽車營銷等崗位。
(2)開展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職業能力要求。確定就業崗位群的基礎上,組織職教專家、企業技術能手、能工巧匠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將任務領域、細分為工作任務,按每個工作任務的要求確定職業能力要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樣表如表1所示;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和中高職培養的要求確定了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如表2所示。
2.2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進行專業學習領域轉換
組織職教專家、汽車維修專家和專業帶頭人及中高職專業教師,在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明確的典型工作任務來轉化成學習領域,根據中高職實踐專家研討會確定的典型工作任務,進一步描述任務的目的、標準、能力、場地、工具與設備。由詳細的工作任務描述來構建專業學習領域。根據轉換后的學習領域,確定學習領域中對應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對學習領域的知識點、技能點進行綜合分析整合來確定具體的課程。最終按職業能力發展規律來安排課程的學習。按職業能力發展規律來構建的課程體系與目前的課程體系相比較,在課程設置上、課程內容上、教學方法上預計會有較大變化,主要以項目化或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建設。
2.3 構建中高一體化課程體系
與中職學校共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分層培養。結合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等要求,融入汽車維修職業資格證書及企業用人要求,按照職業能力及職業生涯成長規律及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構建由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習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組成的中高職貫通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突出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突出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中職課程目標低一些,高職目標則高一些,并且與普教有嚴格區別。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給學生初步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2.4 中高職教學內容和教材銜接
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實施依賴于教學內容和教材的銜接,中職教學內容和教材要統籌,高職教學內容和教材也要統籌,中高職之間更要統籌,這是課程標準嚴格統籌的具體表現。教學內容接軌的一方面是教學目標對接,根據每門課程的知識結構模塊、能力結構模塊科學組織設計許多不同的教學單元,再將不同的單元設計成學歷層級,明確哪些是中職必授或選修的單元,哪些是高職必授或選修的單元。汽檢專業組織由課程專家指導的專業團隊開展中高職貫通的課程建設,針對汽車維修相關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根據“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要求,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行業許可證考試等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將職業證書的考核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建設課程標準、實訓項目、講義和教材、課程網站等專業教學資源。根據汽車行業發展與更新迅速的特點,結合項目教學的需要,與青年汽車集團、浙江元通汽車集團、浙江康橋汽車集團、浙江和誠汽車集團等主流品牌汽車服務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教材,使企業生產實際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在教材中得到充分體現,以提高教材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校企共同開發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生產性實訓課程、頂崗實習教程。把誠信教育、團隊協作、競爭合作教育、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創新、創業、就業能力培養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
參考文獻
[1] 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策略[J].職教論壇,2012(15):23-25.
[2] 荀莉.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現狀綜述[J].職教論壇,2012(13):47-52.
[3] 任平,陳文香.中高職課程和諧銜接的問題與建議[J].職業技術教育,2010(25):56-59.
[4] 徐健.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有效鏈接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0(5):1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