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今,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動手操作;空間觀念;數學興趣
一、動手操作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數字的認識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所以對簡單的加法或減法也不能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已經具備的數數的能力,運用數小棒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孩子們,想一想還可以通過平均分什么能夠得到?讓學生用一張紙折出它的時,并涂上顏色,我讓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主要是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通過動手折說出自己的折法,進一步強化了對平均分的理解。
二、動手操作幫助孩子建立空間觀念
通過幾年的教學,我覺得孩子在學習空間圖形比較吃力。特別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時,孩子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一課時,例2安排了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長方體。其實我最初認為不就是讓孩子知道有多少條長、寬、高和多少個頂點的作用嗎?學生手里都有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看、一數就行了。但許多老師都很重視,我想課上讓也讓學生動手做一做。課前我給學生準備的制作長方體的框架。并重點放在研究特殊的長方體上。特殊的長方體在學生認識上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操作中對特殊的長方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材料,巧妙地引出了正方體。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得很扎實,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動手實踐幫助孩子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數學問題本身很枯燥無味,我想教師如果能夠結合教材具體內容,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的生平,談世界數學發展史及我國古今數學家的光輝成就,就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及興趣。在教學圓周率一課時,我介紹了祖沖之的光輝成就,學生很感興趣。我想這節課的重點不是介紹祖沖之的光輝成就,而是讓學生通過圓周率學習,從而推導圓的周長公式。所以,在介紹祖沖之的光輝成就后,我說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數學家。我們也像祖沖之那樣來測量計算圓周率。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周長和直徑。然后算出比值。學生計算出比值是3倍多一些,引出圓周率。我乘勝追擊讓學生推導圓的周長公式,很快學生就推到出來了。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這部分知識學習得非常扎實。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臺鎮寄宿制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