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忠
【摘要】生成性教學能夠在特定環境下激發教師的教學思路,給教師一定的教學靈感,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中發揮積極性作用,目前,生成性教學模式已經應用到教學中多個學科。本文主要針對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簡單闡述了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所體現的特點。
【關鍵詞】生成性教學 初中物理 作用
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并非一方收益,正確運用生成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物理教學的興趣,同時還能夠轉變物理教師的教學模式,可以說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對教師與學生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生成性教學概述
生成性教學是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教學形態,該教學形式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以及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學課程的高效開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較大的隨機性,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事先準備生成性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某一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教學靈感思路,而后教師順著該思路進行下一步教學活動。
在應用生成性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學中的五個教學環節進行把握,分別是教學表現性目標,實際教學過程、教學事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所產生的附加值。這五個環節的實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生成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合理運用生成性教學可以激發教師的創新教學思路,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感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師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知水平。
二、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特點分析
1.生成性教學具有生動性特點。生成性教學是教師教學中由于某一特定環境或因素引起教師對教學知識的不同認知,從而得出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路,該思路充分結合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思想,找到教師與學生在物理教學課堂中的契合點,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應用這種充滿創意性質的教學思想,這樣一來就會讓嚴謹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充分融入教師及學生的新想法,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及探討物理知識。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可以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充分帶動起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
2.生成性教學具有真實性特點。生成性教學具有真實性特點,是因為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實施中并不是教師事先備案的,沒有經過精心安排與設計,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與交流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其產生時較為自然真實。教師將這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傳達給學生,更易讓學生接受,因為該思路是由教師與學生思想延伸的產物,與教師及學生的思想密切相關。
3.生成性教學具有隨機性特點。生成性教學內容并非一成不變,由于物理教學知識及情景的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思路,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語言表現、行為表現等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由于學生在物理教學課堂中表現的不可預見性,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變化,而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及思想。由此可見,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它受教師及學生的相互影響。由于生成性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以此要求必須教師具有較高的應變能力,以便快速理清生成性教學中的全新思路。
三、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本質區別,這是由其特點決定的。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為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是促進物理教學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舉措。以下是筆者針對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的深刻分析與探討。
1.生成性教學促使物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與高中物理教學相比,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得更為密切,物理教學內容中一些物理理論基本上都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踐發現。因此,可以說物理教學內容切合生活實際,而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活。物理教學內容的這一特性與生成性教學特點存在一定的共通,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成性教學,能夠促使物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比如在“帕斯卡定律”知識講解中,可以結合學生熟悉氣球進行講解,在氣球中灌入水然后綁緊當用力壓一邊時另一半會鼓起。這很好地說明了帕斯卡定律,學生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會聯系到“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等力學原理,結合實驗現象加以說明,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對舊知識起到鞏固作用,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啟發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索與想象,在與老師共同探討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并且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比如筷子在水中會出現彎折現象,這一現象就是物理教學中的折射現象。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的交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對物理教學課程的開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實現了信息的有效整合,培養了教師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在教師與學生的分析探討中隨時都有可能產生新的教學思路。面對生成性教學的這一多變性,需要物理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展開新的教學思路之前,實現教學信息的有效整合,將教學課堂內外的信息知識快速整合在一起,創建一個充滿創新力且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成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實現信息的有效整合,同時還能夠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比如在生成性教學開展過程中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知識模塊的講解可以將其總結為“物漸近,像漸遠漸大,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以這種精短的語句將物理原理表達出來,能夠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等相關知識的記憶,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
3.生成性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生成性教學中的教學思路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產生的,相反的,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兩者具有互為連帶的作用。學生是物理教學課堂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生成性教學模式就有這樣的作用,因為生成性教學下產生的教學思路是前所未有的,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在生成性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提一些問題,比如“人們平常所穿的鞋,鞋底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蘊涵一定的物理原理,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是摩擦力,利用該生活實例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適度的摩擦力是有益的。在這里還可以提出“拔河比賽時為什么把地面的沙粒掃干凈”“為什么走山路時空手的人比挑擔子的人更容易滑倒”兩個問題它們所涉及滑動摩擦力小和摩擦力與壓力關系等。在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成性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學課堂更加新穎,使教師的講課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理原理的探究興趣,是提高初中教師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
總而言之,生成性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多重作用。要充分發揮生成性教學的作用,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與交流,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大膽質疑,說出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看法與見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改變與物理課堂不相符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時刻充滿興趣,從而提升教師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斌.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中的作用分析[J].課改研究. 2013(31).
[2]王健初中物理課堂生成性教學研究[J].新課程學習. 2012(10).
[3]張一楠.新課改物理教學中生成性課堂資源的應用策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