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悅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新課改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課程知識整合起來。本文對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設計與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初中數學 整合 設計
只有將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效整合起來,才能適應課改形勢下的數學教學需要。以下是本文針對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特點,提出的二者有效整合的幾點建議。
一、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形兼備的技術優勢,利用這一手段創設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分析問題本質,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所以說利用多媒體教學,實際上就是在學生和問題之間構建了一架橋梁。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單純利用幾何教具,并不能真正使抽象的幾何概念變得形象與生動。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裁剪、拼接、測量的方式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呈現任意三角形內角和的度量過程,通過大屏幕學生可以看到,不管三角形的頂點位置如何變化,其內角和總是180度。這就為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在現代教育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的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完成數據處理、繪圖制表和畫圖等工作,這些工作不僅費時還費力,使課前預設的時間大大縮短,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但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輕松的解決了這一難點,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快速完成這些繁瑣工作,節約了大量時間,可以使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面,增加了課堂容量,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y=ax2+bx+c(a≠0)圖象與性質時,如果我們想要探究y=x2-1、y=x2、y=x2+1三個函數圖象形狀的差異性,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只能取特殊點通過描點法粗略地畫出函數圖像,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最后得出函數圖象的性質,這種方法不但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不易觀察,效果欠佳,為了進行比較需要將三幅圖疊加在一起,這樣一來就對視覺造成了干擾,感覺y=x2-1的圖像比較大,y=x2+1的圖象比較小,不論教師如何解釋,同學們始終對結論持有懷疑的態度,不相信三幅圖的形狀是相同的。但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輕松地解決了這一難點,利用幾何畫板平移轉動圖像,讓效果更形象、直觀,突破難點,提高效率。再如,在學習梯形時有這樣一道題目:已知梯形ABCD,AB=DC,AD∥BC,如果梯形周長為16cm,梯形的高AH等于xcm,而且已知梯形中位線EF長為ycm,請用解析式表示梯形高x和中位線y之間的函數關系,并求出自變量x取值范圍。在沒有多媒體之前,這是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點,教師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憑借學生的想象思維很難準確演化出圖形隨AH變化而發生的變化,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效率不理想。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我們就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和Authorware制作多媒體課件,將x與y的函數關系動態地展示出來,將圖像的性質和變化規律形象、直觀地展示出來,降低了思維難度,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再建構,大大縮短了教學的時間,活躍了課堂氛圍,通過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效果不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三、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每一位教師都要明確,現代教育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其作用在于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不是將應用這一技術作為目的,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總而言之,我們不能讓多媒體取代教師教學,所以,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不能讓課件流于形式,一節課往往使用一個課件演示到底,將黑板搬到大屏幕上,這樣的教學雖然只考慮到了教師的方便,將所有課程都搞成多媒體演示課,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多媒體教學變成了電子演示課,只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要注重加強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實現多媒體技術和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的優勢互補,實現教學手段的整體優化。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轉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局面。作為老師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整合時機,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握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量”和“度”,從而有效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整合。
參考文獻:
[1]張其熙.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J].教育信息化.2003(01).
[2]劉愛忠.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25).
[3]李紅茹.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