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波 楊秋黎
摘 要:筆者通過多年來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針對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師資隊伍建設等關鍵問題,嘗試探索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并針對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努力尋求更適宜的對策與方法,以提高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23-02
人們常將現代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層次的教育根據其學校層次地位及學生素質情況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和教學研究型大學等,進而也將其中的本科教育相應地劃分成研究型和應用型本科教育。應用型本科是相對普通本科而言的。應用型本科是為社會培養面向行業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它是以教學為主的一種本科教育。
1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及教育思想指導下,依據培養目標規格與要求,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及所采取的相關的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等的總和。目前,應用型本科學校主要采用如下幾種人才培養模式。
1.1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養模式
該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較為提倡的。通過校企合作,既可以直接面向企業、按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要求培養學生,又可很好地解決學生實習難與就業難的問題。該培養模式又可分為“定制式、項目實訓式、嵌入課程式”等模式。
“定制式”一般是學校按企業“定制”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由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教育教學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中興NC班”等。目前,實施效果較好。但其規模較小,只適合特定的專業。
“項目實訓式”一般是將在校三年級或四年級學生,用1~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參加企業專門為學校相關專業學生專門設計并實施的企業項目實訓,從而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綜合性較強的項目實訓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這種模式培養學生可以高效速成,對于一部分學生而言確實有較大的收獲。“項目實訓式”人才培養模式如惠普實訓、微軟高級項目實訓及印度NIIT高級項目實訓等均屬于“項目實訓式”人才培養模式。
“嵌入課程式”人才培養模式即結合學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分學期嵌入3~5門企業規定的課程,其教師、教材及教學要求等均由企業確定。嵌入的每門課程按校企合作協議要適當地收取學生一定的費用。該模式優點是較系統地、有計劃地嵌入企業級課程,使學校教育與知名企業及國際級認證教育相結合,具有較好的品牌效應,提升了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學生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該人才培養模式同樣是適合特定的專業及少數的學生,不具有大范圍的推廣價值。
1.2 “3+1”人才培養模式
“3+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前3學年在學校進行學習,最后1學年全部在企業參加實踐。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針對學生就業難問題提出的。學校往往采取將傳統的7學期(3.5年)的教學內容通過增加周課時、增加教學周數或充分利用小學期等方式實現縮短為6學期(3年)完成,從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實習、畢業設計及尋找理想的就業機會。
1.3 多層次分方向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是通過構建立體化教育教學平臺進一步實現高、中、低三個層次及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的。一般而言,高層次主要培養應用科研開發型人才、高層管理人才等,適于專業基礎優良、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中層次主要培養面向行業企業一線需要的工程實踐、技術管理、項目管理等人才。適于大多數具備專業理論基礎及能力基礎的學生;低層次是針對專業基礎相對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夠的學生、結合學生興趣,專門培養其某種高級應用技能。專業方向則是按專業特點,面向行業企業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根據學生自身興趣與專業基礎情況,可以開設2~3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供學生選擇,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專業化、職業化和精細化的需要。設置專業方向主要是通過一組限選類的選修課程來實現的。
事實上,多層次分方向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是一種非常適合應用型本科學校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應該是從理論到實踐、從學校到企業、從教室到網絡、從虛擬到現實等的全方位構建的立體化教育教學模式。
2 課程體系的構建
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普通本科專業教育強調構建以學科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應用型本科應該在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構建面向實際應用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可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大類。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選修課包括素質類選修課、專業方向上的專業基礎選修課及專業選修課。普通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其公共基礎課及學科基礎課程所占比重相對較大,而應用型本科公共基礎課程總課時應有所下降,一般為800~1000學時左右;專業基礎課總學時也應有所下降,一般為600至800學時左右;而專業課應適當加強,其設置的科目數量及總課時數較普通本科的同類專業應有所增加,一般可設置600~1000學時左右(包括選修課);同時,不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所占比例應進一步提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供學生選修課程的總學時數應達到300~400學時為宜,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適應行業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精細化需要。選修課程主要分為公共選修課、方向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對于后兩者,應充分考慮學生專業基礎情況、學生興趣及學生學習能力等因素,通過選修課程簡介等方式給學生提供咨詢性選修意見,效果則會更好。
當前高等教育已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我們所面對的是那些基礎已不如從前的學生,更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去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愛好,而我們目前更多的是尋找學生存在的種種問題,這可能是需要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尋找最適宜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更適宜的課程模式,如開發新的MOOC課程進行教學,也許是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應用型本科應注重培養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因此,其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程的設置與開發應充分考慮該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價值。
3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構建完善的、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應用型本科的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以下實踐教學環節:
(1)課程實驗:是指某門課程開設的實驗。
(2)實驗課程:是指單獨開設的、多門課程的復合型實驗課程,一般可以開設驗證型、設計型及創新型實驗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以設計型及創新型實驗項目為主。
(3)課程設計:是指針對某門課程的綜合應用而進行的產品、工藝、方案或程序等的設計相關的活動。
(4)課程實訓(實習):是針對某門課程而進行的、以操作訓練為主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
(5)綜合實訓:是針對專業或專業方向而進行的綜合性技能訓練的校內實踐教學過程。
(6)課程實習:是指按課程的教學要求,在校外到相關的企業里參加實踐的教學過程。
(7)認識實習:是針對本專業的認識與了解而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集中安排的實踐教學過程。
(8)生產實習:是針對本專業的綜合性實踐能力培養與訓練而進行的教學過程。生產實習的目的應該是較豐富的:包括勞動觀念、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等。
(9)畢業實習:是針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而到相關的生產現場收集畢業設計(論文)的相關資料等,以便更好地進行畢業設計(論文)而進行的現場實踐過程。當然,今天的畢業實習目的也包括為學生提前熟悉生產實際情況及為學生提供尋找就業的機會,從而提高就業率及就業質量。
(10)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高低可能會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質量。
應用型本科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構建以上十種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組合而成的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實現高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進而通過強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由于諸多原因,目前還很難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較為普遍的情況是:雖然安排了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但仍無法實施到位。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很多專業尚未開設多門課程的綜合實驗課程,因此,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等未得到充分的培養與訓練,對于后續的大型實訓與實習未奠定良好的基礎設施。
(2)除個別專業外,更多的專業其生產實習環節無法正常實施,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及要求。而能夠接受生產實習訓練的僅為少數學生。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學校自行投資建設的校內實訓基地。但也僅能解決部分實訓內容,無法實現更全面的訓練。
(3)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事實上已變成了就業找工作環節,多數學生急于找工作,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因此,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高,相關的教學任務及要求已流于形式。
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應用型本科長期的、艱巨的建設任務,有更多的探索與發展的空間,它也是應用型本科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4 師資隊伍建設與思考
建設一支創新務實,具有較高師德風范,掌握并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與方法,積極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與開發的師資隊伍是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應用型本科的師資隊伍應特別具備如下特征:
(1)是以相關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為主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的一支師資隊伍。
(2)具備較強的應用性科學研究與開發的能力,能夠深入產學研合作,能為社會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
目前,我們教師的科研項目、論文等成果多數是面向所謂的學科研究的,許多科研成果可能無法進行實際應用或其實際應用價值很小。我們的許多教師并不完全具備應用科研能力,這可能是目前學校無法實現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如何建設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型本科師資隊伍。而應用型本科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是培養師資隊伍整體的應用科研能力。通過校內的應用性科研立項(如,實踐教學平臺的研制與開發等)、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不同應用技術方向的科研團隊,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的應用性科研水平。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雖然我們也獲得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所述及的僅為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中的一些框架性內容,限于本文篇幅,無法就相關問題進行更深入地展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觀念的更新,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會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青林.關于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 2013(6):20-23.
[2] 程靜.美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