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霞
摘要:課程是教育的載體,在公選課實施生命與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公選課面向高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本文從實施生命與健康教育的角度,在課程名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公選課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00-00
進入新世紀以來,毒品、艾滋病、酗酒、自殺等在大學生身上不斷出現,從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到2010年的“藥家鑫事件”,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的大學生的生命意識淡薄,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漠視他人的生命,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培養了多年的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什么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猝死”和“過勞死”已經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名詞,在2012年的調查中發現,由于巨大的工作壓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導致人們過度“透支”生命,健康狀況每日愈下,人們總是拿“身體”換取“理想”,但是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悔之不及。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生命和健康觀念極大地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和國家的未來。
無論什么樣的教育都是在課程中,公選課是各大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由教師根據自己所學專業設定教學內容,學生自行選課,在提高學生視野、經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公選課具有普及性、可推廣性等特點,所以以公選課為平臺對大學生實施生命與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健康的重要性,并培養其終身的生命和健康觀念,本文課程名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1 課程名稱
在我校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62%同學因為是理科類課程而不會選擇該課程,有80%的同學的第一選擇是藝術類課程,50%的同學為了學分而選擇調劑,60%的同學在選課之前看課程簡介,86%的同學選課只是根據課程名稱,可見,公選課的課程名稱的選取非常重要。
在選擇課程名稱時可以加上“生活”二字,讓枯燥的科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可以增添學生的濃厚興趣,如《生活中的化學》,《生活用電》等受到很多同學的喜歡,我認為“趣味”二字,可以讓科學知識顯得生動,掀開科學的神秘面紗,讓科學不再那么“遙不可及”,如《趣味數學》、《趣味化學》等課程選課率也達到100%。另外,我們很多課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大學生健康教育》、《公告營養學》等課程,一直是學生鐘愛的課程。
2 課程目標
通過公選課有計劃、有組織的安排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個社會人生存具備的一些技能和生活常識,通過學習了解影響健康的因素,了解珍惜生命是義務而非權力,因為你的生命不屬于自己,而屬于所有關心你的人,使大家都能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遠離疾病,敬畏生命,熱愛自然,關注自身的健康,從而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和生命觀,樹立對自己、對群體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為他們終身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3 課程內容選擇
高校公選課程的出勤率一直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認為學生在選擇課程之后,只要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期望值”,曠課現象應該是可以改變的。公選課教學內容一般是由專業教師自己設定,選定課程名稱之后,教學內容要以生命與健康教育為主線設置,建議如下:
第一,教學難度適宜。理工類課程是近現代科學知識的傳承,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公選課面向的全校各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教學難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文科同學的理科功底較差,學習理科知識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建議將教學內容的起點定在高中以上,這樣可以兼顧文理和藝術類學生,不要讓學生因“怕”而遠離課堂,讓公選課成為虛設。
第二,教學內容覆蓋面要廣。公選課的開設是為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是視野,而過于單一的教學內容會降低學生的求知欲望,過分注重學科科學會使學生望而卻步,降低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為公選課的內容應大眾化、生活化二不乏科學。建議選擇大眾化的教學內容,或者比較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不要涉及涉及過多科學原理。在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速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科學技術產品的使用者,大眾化的教學內容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又可引起學生的興趣。無論多么高深的知識只是都是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所以生活化的科學知識最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也選擇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學內容。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校可以提供很多學習資源,尤其是發達而迅速的網絡資源帶給學生很多最新的科學信息,同學們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知半解,并不非常清楚,這些內容卻可引起學生的共鳴。
第三,教學內容的組織要系統合理,形成知識網絡。公選課成一般由教師自己設定教學內容,而多數選擇的教學內容零散、片段化,相互之間沒有連接,只能作為某一個專題,卻不能形成一門課程。所以建議課程內容可以生命與健康教育為主線,將各個知識點串聯,形成彼此有知識接點的知識網絡,最好寫成自編講義,因為具有邏輯順序和相互關聯的內容能使學生更好理解。
4 教學方法
成功的教學需要教師將內容進行的有效合理的組織安排,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獻給學生,這是影響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公選課上教師多數采取傳統的講授或實驗法,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學生上課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生注意力往往都被手機給“吸引”,很難達到教學目標。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公選課給了教師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可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創新,來突破當今大學公選課教學的藩籬。建議如下:
第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設備,注意不要長時間地使用同種設備,教學方式要盡量多樣化,可將各種媒和教學設備進行組合,以減少同種刺激產生的疲勞,導致學習效果下降。例如人體生殖系統的教學中就可以幻燈片展示圖像,但是這樣立體感不強,因此再利用人體結構的實物就就會更直觀,也更具體。
第二,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更加側重于教師的主體地位,而我們認為最高效率的學習方式應是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嘴、動腦”的學習,學生應是學習的主導者,教師只是其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情境,讓每個學生都進入到教師設定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直接將所學應用到了生活之中。
第三,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大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有時教師可適當充當聆聽者,給學生一個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發進行資料查詢,自動分組,進行辯論、競賽等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中,通過參與者的調動,正反雙方的觀點都會讓大家去思考,鍛煉其敏銳的思維;也可根據內容讓學生自編劇本,進行角色表演,或設置游戲規則,進行游戲等均起到相當好的效果。但是,教師要注意在傾聽了學生的分析之后,要進行歸納總結,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成。
5 課程考核
公選課的考核應更注重平時成績的考評,考核方式也應多樣化,教師可根據自己課程的教學目標選擇自己的考核方式,建議教師在每次結課之前可適當布置幾個小題,并將每次的學生作業進行量化處理;當然教師也可整合幾次的內容進行綜合處理,進行一次小型測試,然后做量化處理;每學期可根據自己的課程目標,設定幾篇論文,或是學生參與的辯論、表演等活動進行量化處理,作為最后的平時成績。最終的考核應根據課程目標,可選擇實驗、辯論、論文、試卷或表演等形式,只要學生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即可通過課程。
6 結語
公選課作為高等院校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對學習各個方面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和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將公選課實施生命與健康教育的載體是我們大膽的嘗試,而通過近兩年的實施,我校學生的滿意率達95%。
參考文獻
[1]肖鋒,鄒福先,周小美等.大學生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6,27(5)
[2]王根順,王彬斐,張秋霞.從大學生的自殺現象談高校的生命教育[J].中國農業教育,2006,5
[3]何源,徐濟達.大學生生命教育及實施途徑[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
[4]周曉玲.大學生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2):2711
[5]馮建軍.從知識課程到生命課程:生命教育視野下課程觀的轉換[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9):89-92
[6]趙璐芳,成思源.如何提高公共選修課程教學質量[J].文教資料.2010,2:197-198
[7]王玉瓊.對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5,17(2):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