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馨
摘要:音樂教育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考模式的轉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音樂教育是教育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欣賞音樂,分辨音樂的好壞,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本文就如何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研究討論,希望能對現狀有所改善。
關鍵詞:高校教育 音樂教學 審美能力研究
一、審美能力的意義及對音樂教學的意義
(一)審美能力及審美能力的意義
審美能力就是人們發現美,評價美的能力,對藝術的敏感程度的體現。
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社會認知能力,更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不僅對他們的心理成長有好處,激發青少年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讓學生對藝術敏感度上升,對藝術的創造、理解、表現有重要意義。
(二)音樂教學對審美能力的培養的意義
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原因是,和其他藝術相比,音樂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也更具有藝術凝聚力,在提升學生對審美能力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上,更有效果。所以音樂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而添加的課程,而是為了通過音樂教學達成在審美上的教育。找到合理的教學模式能正確的促進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時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激發想象力實現思維模式的轉變。所以高校中的音樂教師應該采取措施,在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對美的感知能力。
二、審美能力的培養方式研究
新時代的人才不應該僅限于知識上的強大,而是在能力上的強大。在現代社會,能力型的人才才是一個企業、國家所需要的,所以在兼顧文化課知識的同時,良好的道德素質,人品素質涵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面。而音樂教學對審美能力的培養最為顯著,本文便以音樂教學為例,簡述審美能力的培養方式。音樂教學培養審美能力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審美興趣的培養,教師對學生審美觀的引導,自我審美觀的建立。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
繪畫是視覺產生的美感,美食是味覺產生的美感,而音樂就是聽覺產生的美感。就和畫面、美食一樣,音樂也充滿了意境和內涵。在學生接觸音樂初期,教師應該多找一些情緒表達鮮明易懂的音樂,課前也可以適當的講述一些和這首音樂相關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聽完音樂后更有代入感。讓學生親身體會音樂的意境內涵遠遠好于教師的灌輸式的教學——告訴學生這首音樂的意境內涵是什么要好。在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的同時能激發學生思考音樂甚至創造音樂,這就是對學生審美興趣培養的目的。
(二)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產生審美觀
雖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產生興趣之后,學生就需要真正的老師幫助了。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學生在學校的目的并不止產生正確的審美觀,他們還有自己的學業成績要兼顧,并不是說自我摸索不能摸索出正確的審美觀,而是費時費力鉆研課題并不是正應該努力接收文化課知識的學生時期應該做的事,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可以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二是因為在產生興趣時帶來的頓悟可謂是可遇不可求的,學生在聽完音樂后大多會產生出一種懵懂的感悟,而教師可以做到在產生這種懵懂的之后做出及時的點評,使學生的這種懵懂的感悟變得更加清晰,引導學生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學生自我審美觀的建立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感受美或發現美,而是培養對美的辨別建立屬于自己的審美觀。教師們看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關鍵就是,他們能否自己建立以教師傳授的知識和經驗為支架的知識體系。因為教師傳授的東西畢竟是他們所領悟的東西,而學生想要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就要看能否能對這些知識產生屬于自己的想法。審美觀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比起成人,學生們更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未來充滿了無限種可能,教師加以引導,一定能讓他們將自己的靈感變成可見的現實,而這種現實的前提就是在正確的審美觀下,創造出美的東西。所以能夠建立屬于自己的審美觀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對于審美能力培養中的建議
(一)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和課堂氛圍的作用
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教師在有著豐富的知識底蘊的同時還要有和善可親的教師形象,能和學生做到亦師亦友的地步上是最好的,這樣能拉近師生距離,更好地交流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應當采取更能活躍課堂氛圍的模式教學,例如舉辦活動,才藝展示等,這樣能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教學,發展智力同時也能發展體美勞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的要求成為一名優秀學生。所以在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師生間的交流、合作,課堂氣氛活躍程度,教師的知識涵養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影響。
(二)高校音樂教學的比重安排
審美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學校并不能將審美教育作為重點,文化課的安排比重應該比審美教育大,而審美教育方面也不能太過輕。拿一天八節課作參考,應該平均在每兩天添加一節審美教育的課時。高校教育中把握好文化課和審美教育上的比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
四、結語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總結,在高校教育中添加審美教育的好處的確很重要。因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為了讓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美丑有正確的認知,具有初步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自身的修養具有重要意義。堅持審美教育,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枯燥的知識灌輸并不能培養出正確的審美觀,教師需要將興趣和能力培養作為主要目標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審美道路上,培養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霖.讓音樂課散發出美的活力——淺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2,(06).
[2]周敏.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討[J].音樂大觀,2014,(08).
[3]甘甜甜.音樂與高雅的品位——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中的培養[J].教師,2014,(14).
[4]莊東霞.入乎其內 出乎其外——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