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摘 要:主要以歷史與社會復習課為例,講了六環節復習模式的具體步驟。
關鍵詞:六環節復習模式;歷史與社會;生態課堂
生態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倡導以生為本、低耗高效的綠色課堂。它不是某種課堂模式,而是一種課堂境界,可以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可持續發展。在深圳,歷史與社會作為一門中考科目,與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共同構成中考文化科考試內容。
復習課通常因知識的陳舊性而顯得乏味,想要在復習中激發學習能動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盡可能好的復習效果,就必須切實打造一套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課堂模式,即嚴格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打造生態課堂。
深圳市寶安實驗學校自2010年以來大力推廣“前提補償—自學展示—自學導學—達標檢測—矯正深化”五環節課堂模式,將該模式與歷史與社會的復習課糅合在一起,創造了以下“六環節”歷史與社會高效復習模式。
【第一環節】前提補償——課前小測(聽寫)
1.時間:5~10分鐘,以8分鐘為宜。
2.內容:上一節課所復習的或本節課剛復習過的中考考點。
3.形式:聽寫或者默寫,填空、簡答、填圖和材料分析。
(1)填空題的形式最為簡單,摳出知識點中最為重要的字、詞、句,讓學生填寫。優點是可以強化關鍵字、詞、句,且簡單易操作;弊端在于知識點支離破碎,不利于訓練學生的整體表達能力,不利于建構知識框架。
(2)簡答的形式比填空的形式提高一個難度檔次。簡答題由老師根據考點改編,分兩種類型:①直接根據知識點來設問,如提問三大改造的時間、內容、意義分別什么;②提高設問的難度,給學生提供多角度的設問,幫助訓練學生理解同一知識點的不同問法,如“什么時間中國才算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怎么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具體含義是什么?”第一種設問操作起來簡單,但只能機械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無法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二種設問有了遞進,對學生的訓練更到位。可以在第一輪復習使用第一種設問,第二輪復習使用第二種設問。
(3)材料分析題是難度最大的提問形式,給出材料進行設問。又分兩種難度,一是材料為引子,提問圍繞基礎知識;二是精心編制材料,根據材料設問。后者需要教師課前做大量的工作,優點是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弊端是很難將相關知識點的全部細節考察周到。在以夯實基礎為主要目的的第一輪復習中,方法一最佳,第二輪綜合復習中方法二效果更好。
4.測后批改:聽寫若能做到課前寫、課中改、下課前反饋及點評,是最佳模式。也可課后批改,在當天盡快反饋給學生并跟進學生的訂正。反饋十分重要,否則聽寫就失去了價值。批改最好是由教師批改,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答案的把握更準確,發現問題可以收集起來,集中講評,增進聽寫的效能;教師批改使學生更加重視聽寫。
5.小測環節的效能: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訓練了解題能力;通過點評獎懲,督促學生對學科的重視。
【第二環節】達標導學——考點解讀
1.形式:課件輔助,課件可以提供地圖、圖文并茂,使地理和歷史的復習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
2.時間:20~25分鐘。教師可根據各班學情和教師特點前后調整5分鐘,老師語速快或班級學生整體素質較高的班級,可以精練地講解15分鐘;反之可以適當延長至25分鐘。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即可。
3.效能:初中絕大部分學生尚不具備較強的高效自學能力,學生無法準確把握考點解讀的深度和廣度,有些知識點需要對學科有一定的綜合認識和高度才能解讀透徹。因此,教師在這一環節中的組織引導作用十分重要。
4.注意事項。
(1)課件要精致,大到排版,小到字體、字號(最小32號字)、色彩(如重點顏色標示),保證最后一排的學生都看得清楚,以規范、干凈、整潔為原則。
(2)教師的情緒和語速要適當。好的情緒可以感染、帶動學生,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3)關注學生即時動態,給予恰當的點評。對那些課堂上瞌睡、走神、做小動作的學生進行及時提醒教導,保證他們的聽講質量。
【第三環節】達標鞏固——課堂鞏固
1.時間:5~10分鐘。
2.內容:對解讀過的考點進行識記和訓練。
3.形式:背記、背記后默寫、背記后抽查提問。以背記為主要操作方式。背記又可分為兩種方式:一是考點全部解讀后集中背記,二是解讀一個考點即時背記1~2分鐘,再繼續解讀下一個考點,以此類推。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種方式便于學生構建本部分考點的整體性,但全部講完再背記的時候任務量大,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存在較大困難,背記效果差;第二種方式對知識細節解讀后即時背記,記憶效果更佳,但弊端是不利于底子薄弱的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且考點連續下來費時較多。因此,對于學生基礎普遍較好的班級,建議采納第一種方式;反之則采納第二種。
4.效能:背記可以反過來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老師的監督下將背記落實下去,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對那些學習自覺性較差的中下層學生。如果背記工作不到位,隨著知識點解讀的推進和累積,再想厘清就增加了難度。
【第四環節】達標檢測——課堂檢測
1.時間:5~10分鐘。
2.形式:練習冊中的精選練習題,現場完成并及時訂正、講評答案。
3.效能:檢測課堂所復習內容學生是否已經掌握。采用練習題的形式檢測,可以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并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矯正。
【第五環節】矯正深化——作業點評
1.時間:課前或課程結束前5~8分鐘。
2.形式:核對答案,學生自主研討2分鐘,現場將學生的疑問或者出錯較多的地方進行講解、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知識點,并累積解題技能。endprint
3.注意事項:因學生出錯地方不盡相同,本環節較難控制時間,且只能照顧絕大部分學生的利益。其他學生可安排在課下單獨講解。
4.效能:如果三四天的作業甚至一周的作業堆積,即使拿出一節課專門講評效果也不好。因為沒有遵循趁熱打鐵的原則,使講評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作業的及時點評很重要。
【第六環節】課外延伸——家庭作業、批注式糾錯、創新評價機制
1.家庭作業:題目精選,用時控制在中等生20分鐘以內。在需要時分層布置作業。
2.批注式糾錯。幫學生做好錯題積累的工作,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做法如下:
(1)獨立成題、簡介明了,表達完整、語句通順。
(2)使用多種顏色。鼓勵采用不同的顏色書寫不同性質的文字。比如,黑色寫原題,紅色寫正確答案,藍色分析其他選項,紫色寫今后的注意事項,綠色寫自己由此拓展或關聯出去的其他知識點。
(3)使用多種符號。用不同的符號做不同的標示,強化關鍵字、詞、句。常用的圖形有△、○、□、■、☆、※、﹋。
(4)出錯原因分析。可從心態、技術性失誤、知識性錯誤等方面進行分析,目的是警示自己、總結經驗、整理思路。糾錯本還可以成為師生交流的平臺。
錯題本有如下好處:①簡易輕便,便于下一階段復習時翻看;②錯誤收集全面,查漏補缺的效果最好;③錯題本上色彩鮮明、圖形豐富,增強學生復習的興趣;④與老師的文字交流,給學生精神食糧,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其學習歷史與社會的動力;⑤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可以推廣至其他學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創新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分組競爭學習法、獎勵法(操行分和實物)、課后談心、利用作業本、糾錯本等進行文字交流,指出問題、表達期望、給出激勵!
【小結】
六環節復習模式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生態課堂的核心理念;本模式著重于知識的落實和能力的培養,符合初三畢業班對課堂和成績的要求。模式合理科學,非常實用。
The Six Part Review Mod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Social Ecological Classroom
Huang Bo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by the history and society course review as an example,the concrete steps about six part review mode.
Key words:the six part review mode;history and society;ecological classroom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