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王佳
摘 要:本文以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了我院在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中開展二級管理的體制、機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典型經驗。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二級管理
一、組織機構
2007年,為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機制,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制度深化改革,促進就業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就業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我院頒布了《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辦法》,實施就業工作二級管理。學院設置由黨政一把手擔任組長的院級就業工作領導組,就業招生處是學院就業工作領導組的執行機構,就業招生處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統籌管理全院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各系設置由系“一把手”擔任組長的系級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及其領導下的就業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各系的畢業生就業及就業指導工作。
二、機制建設
學院非常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始終把畢業生就業推薦、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等工作作為學院生存與發展的大事、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堅持用畢業生就業率衡量和檢驗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及教學改革成果,促進了學院各項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每年,黨政聯席會議認真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及時制定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督促各部門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的推薦工作,定期通過學生工作例會的形式及時通報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每年5月份,院領導嚴格審核學院畢業生派遣方案,高度重視往屆畢業生的質量跟蹤調查反饋及分析工作。
為進一步構建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各系就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我院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建立健全學生就業工作二級管理體系,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學院于2010年9月1日頒布了《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評估辦法》。辦法規定:“每年6月份,由學院黨政一把手掛帥的學院就業工作領導組對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機構、制度建設、就業管理、教育指導、市場開拓、信息化建設、就業研究、工作業績8個方面進行考核評估;學院就業工作領導組深入系部,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個別走訪、電話核實、網上調查及現場參觀等形式對評估體系中的各項指標逐項評分審定,并根據各系考核評估情況,針對各系提出工作改進意見。”
為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有計劃性、針對性,根據校內畢業生實際“校情”和校外行業企業的“社情”變化,學院每年經過調查調研、科學論證后制定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各系按照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結合本系“系情”制定各系具體畢業生就業工作計劃。每年,各系及就業招生處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過程中的典型措施、經驗做總結歸納,并針對工作過程中的現存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提出工作改進設想,以形成各系及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年度總結報告。
三、制度保障
學院重視就業工作相關管理文件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先后頒布有《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辦法》、《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暫行規定》、《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評估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還通過建立健全“就業信息員制度”、“畢業生就業情況周(雙周)報制度”等多項制度,為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證。
四、工作理念
學院實行畢業生就業工作二級管理,管理工作理念是2C4S,依靠2C4S管理理念推動學院職能部門、院系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
2個C(Combine,結合),即:第一,學院統籌推薦與各系自行推薦相結合。在職教集團平臺下,就業招生處統籌負責職教集團內各國有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鐵路企業的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支持與督促各系積極開拓其他就業市場,做好系級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第二,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競爭與系間畢業生推薦工作互幫互助相結合,形成全院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盤棋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局面。學院就業工作領導組根據每年對各系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考核結果,全院騰訊通內公示通告。落實一把手責任制,考核評估結果作為系部黨政一把手評選先進、職務晉升和部門評選學院先進單位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二級管理考核評估辦法中,主動幫助其他系解決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按照附加分形式作為激勵機制。
4個S(Satisfied,滿意),即:讓社會滿意,讓學生滿意,讓學院滿意、讓上級主管部門滿意。讓社會滿意,是通過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的反饋機制反饋企業意見,以此不斷調整、改進人才培養策略和措施,不斷提高企業滿意度;讓學生滿意,是通過學生滿意度調查表反饋學校各方面工作成效,從學生吃住、學習、日常管理、業余文化生活、就業等方面反思改進各項工作,不斷提高學生滿意度;讓學院滿意,是通過畢業生就業工作二級管理考核評估的機制,調動各系、專業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系就業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構建人人關注畢業生就業工作、人人參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圍,實現學院整體就業工作目標;讓上級主管部門滿意是通過嚴格的審核與信息核對,達到就業信息及檔案等數據準確、真實的目標,構建良好的工作作風和傳統。
五、就業預警機制
(一)能根據就業和社會需求狀況調整課程設置和學科專業結構。 (1)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使我院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持人才培養方案的與時俱進,我院教務處頒布了《關于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修訂教學計劃的說明》。在條例中規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深入行業或企業一線,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充分聽取行業、企業專家意見,分析和研究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關注市場經濟和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對人才需求狀況進行充分分析預測,科學論證。按照學生就業形勢的實際情況,尤其是企業訂單的變化,對教學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增補或者刪除有關課程;甚至調整專業方向以適合就業的需要,充分體現職業能力培養,促進就業。(2)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學院緊緊圍繞全國鐵路建設和發展規劃,以及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在專業建設上緊緊盯住鐵路產業和吉林省支柱產業的布局調整及結構變化,在學科建設中緊貼鐵路行業和吉林省支柱產業(汽車)生產一線的工藝標準和管理流程,加強內涵建設,加強特色建設,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我院根據行業需求以及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學科專業建設由2006年的7個專業增至2013年的30個。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以“鐵路”和“汽車”為特色的學科專業布局。
(二)建立專業設置、招生計劃調整與就業狀況的聯動機制。 (1)專業設置與就業狀況的聯動機制。我院在專業設置上緊緊圍繞著鐵路行業發展需求和吉林省經濟發展需求,嚴格控制專業數量,集中辦學資源打造精品專業,目前學院招生專業共30個。根據社會需求調研結果,科學論證增設新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據吉林省鐵路運輸行業發展需要,為了使專業設置與鐵路行業崗位對接進一步提高,我院優化專業結構調整,經過科學論證后增設城市軌道交通車輛(2011年招生)、城市軌道交通控制專業(2011年招生)、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2011年招生)、通信技術專業(2012年招生)、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2012年招生)、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專業(2013年招生)。并根據社會用人實際需求變化,停招并撤銷文秘專業。(2)招生計劃調整與就業狀況的聯動機制。在招生計劃調整方面,學院于2009年頒布了《關于建立畢業生就業率與招生規模聯動機制的規定(試行)》。在規定中,招生計劃數與就業率聯動,即根據當年的就業狀況,通過黨政聯席會議專項研討論證,根據各專業就業率調整分專業招生計劃數,對于就業率偏低的專業適當降低招生計劃數;對就業率較高的專業適當提高招生計劃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