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勇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課程尊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構建興趣課堂作為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高中政治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樹立發(fā)展教學觀,運用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實施教學情感策略、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實施恰當激勵評價等教學策略,發(fā)揮教學藝術,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高中政治興趣課堂的構建中穩(wěn)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政治 興趣課堂 構建策略
新課程把推動素質教育作為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強調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要明確自己承擔的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思維的重要使命,采取與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和政治學科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課堂,以此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濃度,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中興趣盎然地能動獲取政治知識。
1.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有效注意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把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高中生的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自我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教學環(huán)境是否對感官有較強的刺激性對高中生的有效注意的強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要構建高中政治興趣課堂,教師必須積極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認知取向和教學需要出發(fā),適時創(chuàng)設新穎而生動的教學情境。把教材的文字描述渲染為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環(huán)境和片段,還原知識形成和應用的生動場景,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時,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距離較遠的現(xiàn)實,以在網上搜集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資料導入教學,用直觀、動感、富有故事情節(jié)的場面構成了一個“重現(xiàn)”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展、完善過程的整體情境,增強了學習內容的新鮮感和震撼力。學生從教學情境中體會到政治學習的“動”與“活”,課堂的雙邊活動異常活躍,在“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中,興趣課堂的打造水到渠成。
2.實施教學情感策略,增強課堂教學韻味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對流和情感對流是兩條相互依存的主線,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構建興趣課堂的基礎和催化劑。高中政治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情感因素在構建政治興趣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實施情感策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用課堂充盈著的情致和韻味促使學生樹立積極態(tài)度、暢快心情和活躍思維,吸引學生主動投入課堂活動。首先,教師要盡快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把微笑、信任和關懷帶進課堂,用“師愛”打動學生,以親切、幽默的教學語言聚攏學生,建立溫馨、融洽的課堂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次,用與教學內容有關聯(lián)的歌曲渲染課堂氣氛,調節(jié)課堂節(jié)奏,讓課堂高潮迭起。例如在教學“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一課時,選唱歌曲《好日子》,用嘹亮的歌聲深化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應用網絡多媒體手段穿越教學時空,將枯燥的敘述和說教衍化為直觀、生動視頻或畫面,給予學生真切的客觀認識,增強學習的愉悅性和趣味性。如教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通過FLASH課件展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和璀璨歷史,以動感、靈性的知識將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積極思索。最后,在課堂上開展政治知識競賽,通過同學間你追我趕、拼搏向上的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現(xiàn)意識,增強課堂教學的韻味與活力。
3.引導自主合作探究,促進課堂互動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是突出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行為詮釋。高中政治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把“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水平”作為構建興趣課堂的切入點。通過藝術性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潛心引導學生就具體政治問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活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不同觀點的交鋒,促進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交流中把新知識的獲取、新方法的掌握納入認知結構。在教學“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一課后,我出示這樣的事例:1986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友人時說:“中國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對于興建三峽工程關系到千秋萬代的大事,一定要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才能決定開工,是決不會草率從事的。”就這里的“周密考慮”指什么?“好處最大、壞處最小”又意味著什么?展開探究活動,指導學生以個體獨立思考為基礎,通過報紙、雜志、互聯(lián)網等多種途徑收集、歸納、分析資料,在課堂上分組討論、交流。在討論、研討過程中,學生踴躍表達觀點,各小組紛紛爭取發(fā)表意見,小組間互相取長補短,拓寬思維,既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了有廣泛共識的結論,又使學生對政治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4.實施恰當激勵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充滿激勵和鼓舞的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最好辦法之一,這會讓學生在自信的暗示下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高中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都有喜歡被肯定、被鼓勵的天性,教師的課堂評價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投入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狀態(tài)、特長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待每個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靈感。以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獲得成功的感受,在強化學生學習信心的過程中推動興趣課堂的構建。
興趣課堂是培育智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藝術平臺。基于新課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在反思中調整和完善教學實踐,努力使教學鮮活、精彩、靈動,讓學生在情趣充盈、活潑生動的高中政治課堂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尹詩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新課程研究,2012(02).
[2]徐東艷.用新課程理論引領中學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教育教學論壇,2013(30).
[3]李文達.用以生為本理念打造高中政治興趣課堂.中學政史地,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