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亮
【摘 要】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期,世界的激烈競爭和時代的迅猛發展不斷改寫著“人才”的概念。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國家正在推進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新課程的實施。新的形勢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而課程改革的焦點則是評價體系和考試制度的改革。制約新課程實施的瓶頸因素是新課程評價理念中“如何教”“如何考”“如何評”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過程性考試評價
一、實行多主體評價
發展性評價提倡改變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鼓勵學生、同學、家長等共同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考試評價活動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
實行多主體評價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要注意多主體評價的實效性。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進行多主體評價,這樣會造成費時費力,而且有可能出現形式主義。一般說來,多主體評價的目的是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或者使評價的多個主體都能從評價中受益。如學生相互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和交流,家長評價學生能使家長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更多的了解,教師也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更多有關學生數學學習的信息。
2. 必須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對不同的評價主體來說,其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往往是不同的。例如,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可能主要是在家中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如果讓家長對學生數學科的學習進行評價,家長可能感到無從下手,這樣做還會造成家長感覺教師推卸責任,家長感覺教師不負責任。同樣,學生之間互評也要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關注他人的長處和優點,進而改進自己的學習。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發展過程的評價
評價學生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含一系列環節。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數學的發展。我們發現,過去只注重對考試成績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容易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容易造成學生數學成績的分化,對學生數學的發展非常有害;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發展過程的評價有利與促進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的評價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參與狀態。一是觀察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二是看有的學生是否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于學生一身。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是談不上開發學生潛能的。
2. 交往狀態。一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二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在人為不適當地強化學業競爭的學校班級里,會滋生自私、冷漠與厭學,把學生變得不想合作也不愿合作,而學習無助感的加深又使學業的失敗現象雪上加霜。
3. 思維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敢于提出數學問題、發表數學見解;二看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學生的主動創造是課堂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一道風景,而創造這樣的景觀絕非教師一日之功。
4. 情緒狀態。一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二看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數學學習的情緒。有時課堂會突然爆出笑聲又戛然而止,會從激烈的爭論轉入專注的聆聽,就是一種自發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緒狀態。
5. 生成狀態。一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二看學生是否對后繼的數學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
三、多方位,多角度實施評價
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探索適合新世紀學生特點的評價手段,充分發揮數學學科評價的激勵功能。
1. 要改革評價主體,積極改革過去由教師單方面評價學生的傾向,積極探索一位教師評價學生、多位教師共同評價學生、家長評價學生、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己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措施。
2. 要改革數學學科評價方式單一,積極探索多層面評價。如教師口頭評價,教師書面評價,單元檢測、過關考試、期中調研、期末調研等方面的評價。
四、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激勵功能
評價中的反饋環節對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數學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看到自己數學存在的不足,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同學和家長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要建立在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及其發展變化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隨著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們會對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勵感到空洞和乏味。激勵不在于對學生一味表揚或“藏拙”,教師與學生要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并用發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提高他們的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學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評,學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并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
五、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確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
從數學課程標準到數學評價目標再到評價內容是一個具體化的過程,體現了教師對數學新課程標準、教材和教育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數學考試評價內容過于籠統,會削弱評價的可操作性并且有可能增加評價結論的不一致性。對數學學科考試評價內容的恰當把握,反映了數學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教師通過考試評價來確定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最后還要避免給學生的數學考試評價一個等級甚至是分數。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過程與方法以及某些能力簡單進行定量評價是困難的,進行權重評價也是不恰當的。如對學生合作精神和能力進行評價,簡單地用68分、75分表示可能是不準確的,而且不利于學生數學合作能力的培養。在非數學學業評價中應提倡質性描述,在給學生下結論的時候應該慎重,而且要有簡潔的描述作為支持性的資料和證據。
【參考文獻】
[1]關于實驗區學生評價與考試改革的調研報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的研究”項目組.
[2]教育部關于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討論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