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 要:近年來,為使應屆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社會用人的需求、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國家與教育工作者正不斷對教育模式、教育體系、教學方式進行著創新,教育教學面臨著一次有一次的改革,本文以美術專業為背景,詳細的闡述了現今美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對美術教學改革的研究。
關鍵詞: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教學改革 美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208-02
高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不只是要將學生培養成可以適應就業崗位的人才,還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國家也不斷的根據社會形勢制定和修改著許多政策,各大高校也結合國家教育政策、社會現狀和學校自身條件對教學大綱、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對于美術專業的教學來說,教學不應一成不變,教師應在課堂中渲染藝術氣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1 現今美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對專業、學科的改革是非常慎重的,因為它的出發點始終都是如何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適應工作崗位的綜合性人才,高校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首先就要考慮所要進行改革的專業或學科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后根據出現的問題,結合社會現狀對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修改。現今美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1.1 只注重基本功而忽視了藝術氛圍的熏陶
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繪畫是美術的基礎,無論從什么年紀學習美術,老師都在一直在灌輸基本功很重要的思想,當然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在教學方面教師只是讓學生大量的繪畫一些擺好的物體或雕像來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就連考試也如此,這就使學生畫出來的東西顯得太過死板,因為沒有對學生進行藝術氛圍的熏陶,學生的視覺和審美沒有得到訓練。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1.2 教學模式單一
在高校的美術課的講解中,運用到的教學方法大多都是教師來進行講解,學生一味的接受。這種教學方式被稱為接受式教學方法。而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多的采用這種方法,因為,美術和藝術需要創作的,不應被束縛著,接受式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失去自己的個性,因為,美術專業的學生大多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當他們個人的想法得不到發揮、得不到實踐就會漸漸的對美術失去原有的興趣。學習也變的沒有意義。還有教師在對教材進行講解時,往往會從教材的角度出發,給學生講解中外名著,不會與學生進行交流,這也是接受式教學的一種表現,現代研究證明,教師應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交流,要有多種教學模式,這樣教學的效果才會發揮到最大。
1.3 教學體系不完善
教學體系的不完善可以分為三方面:教學大綱的不完善、教材講解的不全面和教學平臺的不完善。有些學校制定的教學大綱是完全按照國家教育大綱而擬定的,只講解和開設教學大綱規定的書目,而沒有根據學校自身的狀況,教學的目的開設多余的課程用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材講解的過程中,因為課時有限教學內容是有所選擇的,教師在教材內容選取的過程中只選取一些必要的,深度較淺的知識來講解,一方面因為難度較深的教材怕學生不理解;另一方面因為講解的困難會占用很多時間,很難完成教學目標,特別是美術欣賞的這門課,欣賞的內容會是一些名師的名作,教師往往會選擇那些學生易懂、藝術深度不大的一些作品。目前,高校的教學平臺是單一的,還沒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在線交流、疑難解答。教學平臺還有待完善。課時的分配問題、課程標準的設定問題都會影響教學的質量,這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要考慮的問題。
2 基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改革研究
2.1 增強學生的視覺和審美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繪畫基礎的訓練時,還要增強學生的審美和視覺,在學生參照著對象進行繪畫前,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對象運用到了哪些基礎知識,繪畫的技巧、對象詮釋的意義、從不同角度對對象進行簡析,也可以和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這既不會占用過多的時間,還會使學生對對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的正確評價可以讓學生在繪畫中朝著正確的方向,這樣學生的繪畫基礎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自己的審美和視覺,畫出來的作品就不會顯得太過死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2 多種教學模式并用
美術的教學大約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文化課、繪畫課和實踐課。對于文化課的理解學生總感覺是枯燥無味的,根據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中加入一些相關的有趣的事件,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了解要講解的內容涉及到的時間、背景、人物。然后讓學生搜集相關的知識,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搜集到的相關的故事互相闡述,教師進行補充,這樣文化課就變得不在枯燥無味,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聽故事的同時還了解了相關的背景知識,給學生以遐想,學生也接受了文化課的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在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都將學生變成了主體,一切都是學生參與,給予學生自由和創造。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個性很好的發揮出來、學生也可通過交流來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2.3 完善教學體系
高校在教學大綱制定的過程中,不僅要參考國家的教學標準還要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鍛煉,學校可以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開設一些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取時,不應避開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選取的教學內容要有意義還要相對平衡,要以將學生培養成綜合型人才的角度進行選取。學校的教學平臺也應根據時代的要求進行完善,學校的教學平臺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師要為學生搜集大量的、最前沿的藝術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送到教學平臺上。因為,美術專業的學生要了解國際的上的、最前沿的相關信息,這樣他們可以更好的把握發展的方向,為自己以后的社會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平臺,還要增加師生互動模塊,學生可以在線提問,教師可在線解答,這就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3 結語
教學的改革有很多方面,上面只講述了其中的幾點,但對于美術專業的教學改革來說,無論怎樣進行改革,學校都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前提,因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 劉生杰,崔亞東,姬云濤,等.高校動物學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對策探討[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3):103-106.
[2] 劉長海,李延清,王延峰,等.在動物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四川動物,2007,26(3):711-712.
[3] 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