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導讀教學方法是非常適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導讀教學法入手,探討其在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當前探索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方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導讀教學法;精讀教學;大學英語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在今后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取所需信息。而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有些學校亦稱之為閱讀教學)則對實現此目標來說相當重要。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導讀教學法是非常適合教師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導讀教學法完全可以把一堂由英語教師全權主導的講、讀過程轉變為由學生主學、教師“導學”的教學過程。在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教學中采用導讀教學法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對獨立地完成大學英語精讀的學習任務,進而提高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教學質量。在精讀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采用導讀教學法,一般來說可分三步進行: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討。最后,教師補充概括,引導學生進行反饋與總結,完成教學任務。
一、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教師可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導入學習的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尋找答案。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時,建議根據課文內容,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盡可能快速地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明白全文大意;鼓勵他們在閱讀時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含義,引導學生使用精讀課本附錄中的詞匯表及注釋;引導學生找出所讀英語文章的主題段或者某一段的主題句;引導學生獲得英文文章的主要線索和寫作風格以及閱讀理解技能。
在具體的精讀教學過程中設計導讀問題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所設計的導入式問題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引導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緊密結合英語精讀課文內容的特點,設置一個使學生感到新奇、真實的學習場景,以造成學生求知、求解而不得的心理狀態,從而讓學生產生探索求知意識。例如教學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中的Marriage Across Nations時,教師先側重說明文章中涉及了東西方文化交際中出現的沖突,其次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聯系實際,可根據自己的背景知識思考如下問題:A:What do you think will be the main barrier in marriage across nations?B:Lis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rriage across nations.學生心
中產生了關于問題的疑慮,就會對文章產生興趣,迫切想要了解具體的文章內容以尋求答疑。
為了使學生對精讀課文的理解不斷深入,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時使用導讀教學法培養學生英文深度閱讀的常用方法。例如可引導學生適當使用英語工具書等輔助材料的方法;閱讀時應用默讀、選讀、跳讀、指讀的方法;復述或者創造性復述文章內容的方法。遇到不明白的疑難雜句或者生字詞時,如何聯系上下文或者通過文章給出的具體線索猜測句意或詞意的方法。
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討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是導讀教學法應用的關鍵時刻,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的時刻。學生經過第一階段的引導式閱讀,想要知道自己閱讀的結果是否和教師的見解或者正確答案相吻合,教師也想了解學生的深度閱讀是否達到了教學的要求。為了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檢驗自己的閱讀成果,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設置疑問。設置疑問要做到有的放矢。學習一篇獨立而完整的英文文章時,教師就從整體出發來傳授學習方式,培養英語閱讀能力。因此首先要從整體考慮,引導學生對文章有全面的認識,這是設置疑問的前提。如在教學Marriage Across Nations時可以這樣設置:A:What are the responses from Gails mother?B: What are the responses from Gails father?C:If you were Gails parents,would you accept the marriage between Gail and Mark?
2.共同探討。疑問設置之后,在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討論這些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時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引導學生敢于表述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允許保留意見。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處于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尊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要求學習英語知識的動力。其次,課堂研討方式可以多樣化。分組討論、課堂提問及課堂辯論都是可行的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這類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得出結論,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最后,展開課堂探討教師要做到收放有度、心中有數,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圍繞本節英語課教學任務進行。
3.教師補充講解。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教師的職責都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在導讀教學過程中,一篇文章或一節課要講哪些東西,學生總是會有不能明白的知識點,或者文章內容出現的某些難以理解的細節問題,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前作詳細規劃,充分準備。教學要有引導性和啟發性,要統籌全局,畫龍點睛。
三、教師總結,學生反饋
從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到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探討,再到教師補充講解,導讀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已全部完成,但學生學到的知識還是零碎散亂的,缺乏系統性。例如在課文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中,探討main barrier in marriage across nations,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很多種,這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簡明扼要地加以概括補充,將答案歸納如下:Language barrier;The cultural differences;Different patterns of seeing things;Different dietary habits;Different principles of conduct;Different social values...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達成共識,并教給學生怎樣閱讀并分析文章的方法,引導學生反饋所學知識,將所學英語知識轉化為能力,并將這些能力用于今后的學習生活實踐,提高大學生對英語的閱讀理解
能力。
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新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導讀式教學法并不矛盾。傳統的導讀教學方式與研究性學習等諸如此類的新式教學方式各有特色,可以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并應用于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教學中。導讀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肯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具有獨立地位和認知潛能的實踐者。在教學中采用導讀法是為了發現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使英語精讀教學在促進學生培養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等方面發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總之,導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過程中如何應用、導讀內容如何設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有待于今后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亢志勇.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4).
[2]李鐵成.淺淡導讀教學法[J].新職教,2000(1).
[3]劉紀云.大學英語精讀課教學改革淺探[J].江蘇高教,2002(6).
[4]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馬翼虹,(1980-),女,甘肅會寧人,碩士研究生,蘭州商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